今天想聊聊情绪问题,现在很多人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身累”,而且“心累”。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在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双重压力下,我们的内心充斥着负面情绪,压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这就让很多人越来越容易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情绪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心灵层面的,也会导致身体产生一系列的“报警信号”。
✨我们压抑的负面情绪,身体都一一记得。
《人民日报》曾有文章提到:
在2018年,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已经有200多种,有70%以上的人遭受过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
医学研究也发现,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会大大提高患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几率。
就像很多网友们吐槽的那样:“退一步乳腺增生,忍一时卵巢囊肿。”
但在西医经验可知的范畴里,仍然有很多突发性疾病,没有人知道具体诱发的原因。现代人越来越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病,是因为不注重健康吗?
不是,是因为人们只喜欢好的情绪,比如快乐,而把负面的情绪比如悲伤、恐惧压抑下来。
我们把负面情绪(委屈、憋屈),压力全都累积在身体里,所以,当我们感到皮肤过敏、喉咙不适、胃痛胃溃疡、失眠多梦、经常性头痛等症状,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开始“报警”了。
而太多人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养生上,但这种想法是单纯地把身体看作一个机器,忘记了身、心甚至身、心、灵一体。
终有一天,一场免疫风暴就能带走人的性命。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
有一位癌症患者临终前说:“现在想想,真是搞不懂那时为什么生那么大气,发那么大脾气,和死亡比起来,为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介怀,真是太不值得了。
如果当时我能知道,因为那些小事被气出病,受这么多罪也没能救回命,我当时一定会心平气和,可一切都晚……”
不讲道理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远离,鸡毛蒜皮的事,我们可以选择忘记。
✨曾经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给自己挖过很多坑。
比如,小时候总是会动不动跟家人发脾气,在家人眼里,我可能是家里脾气最暴躁的。
后来读书时,总是埋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刚上班时,不知道如何跟同事相处,甚至起过冲突;
刚好毕业那会儿自己因为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总是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患上了胃溃疡。
后来调整了自己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再经过阅读学习、职场、生活历练,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每当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立刻去发言、评判或是做出某些不理智的行为,更多时候,我选择让自己先喝一杯水,静下来思考(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再去行动……
问题解决过后,再平和地去表达出自己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绪,不轻易再任由自己的情绪爆发。
✨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也不是刻意控制情绪,而是管理情绪。
今天要分享管理情绪的方法,是来自美国作家列纳德·蒙洛迪诺的《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这本书。
在书中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结合脑科学、情感神经科学的前沿成果,带我们体验情绪所产生的各种价值:
️接受
“接受的是现状,在内心坚毅,在行动上不断改变现状,从而不被悲剧环境和不良情绪控制,活出真实且有价值的人生。”
在去年12月份,考试前阳的时候,人特别难受,但是我学到两个非常重要的词语:臣服,接纳。不和现实对抗,接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重新评估🧠
“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对生活中的环境、事件和经历的理解方式,与其怨恨对你视而不见的服务员,你不如换个角度,她可能只是因为要服务的客人多所以才忽略了你。”
书中的这个方法,让我想到以前自己在面对男友加班这件事上的心理转变,相比陪我,若不是工作需要,他真的愿意去加班吗?
️表达
“负面情绪需要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表达负面情绪非常有助于化解情绪,只要把悲伤的情绪表达出来,内心就能得到解脱。”
比如我喜欢通过找到自己的爱好(写日记/写作、看书、旅行等),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放松(做瑜伽、正念冥想等)就容易让我平静下来。
写在最后✍
情绪本无好坏之分,唯我所用才是情绪最佳的表现方式。
当自己情绪不正常的时候,想办法找到合理的表达方式或转移出去,而不是先爆发出来。
就是我们常说的:“向外求胜无边,向内求安有境”。
控制情绪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希望我们都能做情绪的主人!包括我自己,也会多加修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