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是外婆去世一百天的日子,我又一次因为身体原因缺席她的百天祭。上一次缺席是她的葬礼。我一面痛恨自己身体恢复的太慢,一方面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恢复。这个陪我长大的长辈,她生命的结尾我却没能陪在身边,这种遗憾折磨着我,我不断回想起小时候,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候,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那时候我上小学,外婆家和我家离的很近,我通常放学后就去外婆家,那里有永远温柔的外婆,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外婆没有高声说过话,偶尔几次语气严厉,也都是在批评我妈,让她不要打小孩,好好和孩子讲道理。在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很少见到这么和孩子讲道理的长辈。有时候回家,一不小心惹了爸妈生气,预感到要挨打的时候,都是背着书包跑到外婆家,父母就像过年时的鞭炮,一点着火,不躲起来,很容易炸伤自己,外婆那里永远温和,愉快。
外婆家门口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边有高大的树木,夏天午睡醒来,洗好脸,拿着椅子走到池塘边,坐在椅子上吹风,外婆陪我看水里的鱼,告诉我那个是鲢鱼,鲫鱼,有时候看到比较大的鱼,会喊外公过来钓鱼,钓鱼的时候不能说话,时间长了就在椅子上睡着了,醒来外婆会告诉我晚上有鱼吃了。有时候外公钓不到鱼,醒来发现没有鱼,有点失望,外婆会拿纸出来剪鱼,青蛙之类的小动物,渐渐就会开心起来,可惜我比较笨,外婆教了我好几次,我都没学会,现在更是没有机会了。
冬天的时候,过年前的寒假都呆在那里,白天和小伙伴玩,晚上吃完晚饭,才想起要写寒假作业,外婆怕我冷,都会用火盆生炭火,怕我写完作业饿,会在火盆里埋红薯,等我写完,就是很好的夜宵了。她怕影响我,都是先躺着睡一回,醒来发现我还在写,就让我睡觉,身体最重要,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身体最重要”,对的,真的很重要,这句话不仅仅是关心,也是外婆的心结。外婆的第一个女儿,是她所有孩子里学习最好的一个,却在十几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后来的孩子我姨妈和我妈要熬夜学习时,外婆也会提醒:“不要写了,睡觉了,身体最重要。” 这些事是我上了高中以后才知道的,外婆没有亲口和我说过,她总是和我妈说:“小孩子不要和她说那么多事情,她现在就是要多吃饭多玩多睡。”
春天的三月份,我们那边有一个庙会,会有很多场戏剧演出。外婆喜欢听戏,会带我一起去,我实在听不懂,却有觉得戏台上五彩斑斓的面孔很有趣,好奇地盯着看,外婆就给我讲戏里面的故事,我听的似懂非懂,外婆却很有耐心,就这样能看一下午,饿了就给我买些粽子,凉粉之类的小吃。有时候在庙会上碰到我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不想回去就不说话,外婆就一锤定音:“你们两个都工作忙,还是在我那多待一段吧。” 就这样我又可以在外婆家愉快的玩耍了。
秋天是我那时候最喜欢的季节,气温合适,天气很好,是最适合到处奔跑玩耍的季节。白天上学不能玩,夜里没有路灯不安全不能玩,唯一可以玩的时间就是放学后天黑前,为了争取玩耍的时间,一般都是飞奔回家,吃两口东西跑出门玩耍。外婆这时候已经在我到家前烙好饼,等我到家可以吃点垫垫肚子,外婆的手艺很好,烙的饼我可以连续吃一个月还想吃,后来我上大学回家外婆特地教过我,这项技艺完美地解决了以后很多年的早饭,也支撑了我好几年的独自生活时光,睡前我觉得好难过,撑不下去了,第二天睡醒按照外婆教我的方法烙了一个饼,吃完我又信心满满的开始新的一天,这些年很多人给我画饼,可是都没有外婆教我烙的饼实在。
外婆走时102岁,在一个腊月的上午永远地睡着了。妈妈和我说,你不要难过,外婆这是喜丧,走的时候很安详,这是自然的事情。道理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可是做到好难。不管外婆在别人眼中是如何长寿,可是对于我来说,失去她还是伤痛,不仅仅是以后只能靠回忆想念她了,而是关于自己童年的一段时光因为失去最重要的人而永恒地定格了。有人说人活着就是要接受失去,可是接受的过程并不容易而且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