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方便——正知正念
(一)略说
略说是简要地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守护我们的心。
寂天菩萨用恭敬、虔诚之心,劝请发心走上菩萨道的广大佛子 :
护心要做的,就是努力培养并守护正知正念,这样才能守护自心,保持心的清净庄严,使它不被染污,不陷入无明烦恼。
寂天菩萨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关键:
第一,守护学处的关键,是守护自心 ;
第二,守护心的关键,是守护正知正念 ;
第三,如何通过正知正念,达到护心和守护学处的效果。
其中培养和守护正知正念是关键所在。
前面讲过,入菩萨行论的正念不同于内观所说的正念,而是忆念善所缘境,
如六念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六度的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以及念菩提心,都属于正念的范畴。
正念是相!
对妄念而言,如果念五欲六尘,念财色名食睡, 念色声香味触法,就属于妄念。
通过修习正念,可以产生正定,引发智慧,所以叫欲、 胜解、念、定、慧。正念还可以导向正知,通过修习正念, 安住于善所缘境,让心静下来,内在的正知就能进一步开显。 在佛法修行中,正知非常重要,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❶最高层次的正知,是佛陀的正遍知。这也是佛陀十大名号之一,是最高的、无所不在的知。
这种知是自然、清净、 没有任何造作和污染的,能生起一切,同时又朗照无住。
大圆镜智形象说明了正遍知的特点——就像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大的镜子,物来则现,物去不留。修行正是要开发这样的能力。
❷其次是觉知力。内观所说的正念,就相当于这种觉知力, 能觉知心念的起灭,心念的差别。觉知要通过禅修来培养。 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把心从觉知带向遍知。
❸第三是通过修学获得的正确认知。这种认知是建立觉知的基础,而觉知又是导向正遍知的基础。我们具备了认知和觉知,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知道应该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待人接物。
学佛首先要建立这样的正知,但如果仅有认知而没有觉知,心很容易落入串习,认知就会缺乏力量。
如果我们既具备认知,又具备觉知,对心念清清楚楚,就不会稀里糊涂地陷入妄念,而是和念头保持一定距离, 具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在做事过程中,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行住坐卧也能了了明知。
如果所学佛法没能转化成正知,所学的一切终归只是一种说法,一种理论。没有正知,就意味着我们是活在妄念中,那就是无明的状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并由此产生种种烦恼。
所以说,不正知是妄想、烦恼生起的基础。 反之,当心在正知的状态,我们就能对起心动念清清楚楚, 有能力选择并安住于善所缘。
正知是正念建立的基础。反过来说,因为有了正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正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寂天菩萨提醒我们, 要守护并修习正知正念。首先以正确认知为基础,知道如何选择并安住于善所缘,此为正念。通过修习正念,正知将得以开显和深化。在这个前提下,又能更好地修习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