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与大良师傅不期而遇是在【大良造】茶室,师傅诙谐幽默的谈风,圆融自在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师傅讲,他二十多岁在泉州念书期间就与茶结缘。从2008年开始,他在大家的一片反对声中,开始收藏茶叶、茶器,自己制茶、包装,经过十来年的打磨,摸索出一套自己独有的制茶、藏茶经验。并被行内人事所公认。
我三月初来福鼎至今二月有余,正值福鼎白茶上市的黄金期,亲历茶山数次,见证了白茶由头茶开采到日光晾晒、自然萎凋、碳火烘焙等一系列精工细作的过程。一款高品质的白茶,除了得益于福鼎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取决于采茶季节的天气、温度、风向 ,茶叶的制作工艺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款好茶,从大自然的怀抱走上茶桌,所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制茶人的辛劳和汗水,更是制茶人对每一根茶的理解与热爱。
当师傅拿出这款2016年亲手制作的白毫银针,我对何为“私房定制”,何为“茶中珍品”,何为“限量供应”有了进一步地认识。从五十斤茶叶中一根根挑选出这种形态完美,身披银毫,纤毫毕现的银针不足两斤,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也曾光顾过福鼎满大街各种大大小小的茶叶店。品尝过各种不同年份,不同山头,不同品牌,荒野的、普通的,发现了一款2017年的银针,甘甜度和耐泡性让我惊奇,及时地分享给我一帮茶友,友人称赞道:我寄给她的茶叶颠覆了她对白茶的看法。然后他们三人结伴从武汉驱车前来,收藏了一批茶叶。我自己也打包了一批茶叶寄回北京。
原以为这趟寻茶之旅就此结束,但亲口喝到这款茶的时候,心中马上浮出一个念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口感更纯净,甜而不腻,那种甜是茶经过一整个寒冬的千回百转,是其自然酝酿出来的一种少女情怀,是植物自身对生命的一种表达,甚至是奉献。
喝到尽兴之处,师傅意味深长地说茶有三“jing”,一是干净:好茶本身的品质必须要好,制作过程必须层层把关,稍有失误,差之一毫,失之千里。储存方式必须科学。二是心静:一泡好茶最好是一两个兴趣相投的爱好者一同品鉴,跟不懂茶的人分享无疑是对茶的一种浪费。喝茶者对茶必须要秉持一种恭敬之心。茶能洗涤身心,在慢慢品味的过程中去烦滤燥。三是境界:你对茶的认识到了哪种层次,你就会有缘遇见哪种层次或者说是品质的茶。品茶论道,禅茶一味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方式之一。
大良师傅不仅制茶、藏茶,收藏各种茶器也是他的爱好之一。仓库里成堆的茶杯,紫砂壶,听他意思大多是明清时期的,有一部分是从日本回购来的。
他说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与别的茶器是不同的,更保证了茶的本色。
紫砂壶虽小,但是在热爱者眼里却自有乾坤。它的造型、结构、泥料,制作人所要表达的意蕴,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领悟力。大良师傅说他每每遇见了一个自己喜爱的壶,都会爱不释手,想据为己有。这虽然也是一种执着心,但是做任何事没有几份执着怎么窥见其中的深意?
这种蓝边“碗”,张师傅说是他的最爱。它釉色天然,有一种汝窑的那种雨过天青般的“蓝”,现在的柴烧器皿很少有这种自然完美的作品。
一茶一器尽显其美。大师当时在厦门买了六套房产。为了玩茶,他毅然决定把所有的房产都卖掉。其实他的本质工作却是个警察。我想再也没有哪个玩家像他这样投入和玩命。
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他制作的茶不仅受到同行的赞誉,合作者也纷纷找上门来。目前有老板周总牵头,他们共同成立了【大良造】茶局。旨在做小众私房茶,把正真的好茶与同道者分享,也算是多年的积累对社会的一份回馈。
师娘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后花园参观时,大概已接近深夜十一点。大雨过后,楼顶露台空气清新。一盆盆被大雨清洁过后的多肉、盆景、月季在夜光之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花园里有攀爬的,有吊盆的,有架构的,品种繁多但是井然有序。其实每个女人心目中大概都有一个自己梦想的花园,但是能够把它付之于实践,能够勇于建设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成真,可能是大多数女流之辈所缺乏的品质和能力。
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私家影院。我也曾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人。但是在福鼎这种小城市,一家人能把日子过得如此精致动人,能在世界的一隅安顿自己,自得其乐,这之中不仅有需要生活的艺术,更需要生活的智慧。
一对夫妻,男人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茶叶、茶器演绎到极致,女人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把自己的小花园精心打理得诗意浪漫,在平凡的家庭生活里各自精彩。这光鲜的外表之下,除了他们对生活有美的追求之外,更多的是基于彼此的信任、宽容和迁就,他们纵使没有彼此欣赏,但也是相得益彰,是夫妻中的典范和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如今完全物化的世界,每个人对生活乃至生命的理解都不同。如何回归生活本身,活在当下,活出真我,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大概是我们需要好好思索的人生课题。
直到临近深夜十二点,我们才意犹未尽地起身离开张师傅家。临走时他非得赠送给我们每人两提茶叶作为礼物。回来的路上,我想:“我何德何能受到师傅的如此器重邀约?”真恨自己这么多年来虚掷光阴,才疏学浅,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