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iOS操作系统,大多数的用户可能会提起他那流畅的反应速度。确实苹果系统使用很流畅,不管是新机iphone6s还是经典机型iphone4s都能在一定的操作系统上流畅的运行。他之所以能流畅的运行和他闭源的操作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苹果公司自乔布斯以来的理念就是少就是多。在闭源的操作系统下他不允许后台程序的运行(所有程式进入背景后都还有5 秒的执行缓冲时间,有些程序可以要求延长到10 分钟(这些当然是由开发人员在设计与提交程式时决定和声明))。另外,iOS提供伪后台支持音乐播放,GPS定位,通话。只有这些工作才可以在后台继续工作。
一个小插曲:在不久之前,有苹果用户向库克提问,你经常关闭你的后台应用吗?苹果工程部门副总裁Craig Federighi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出现在你多任务菜单中的App并没有在运行iOS操作系统会在你最后一次离开后将App冻结(将状态保存)。你再次回来就可以继续使用。当你真正将APP关闭时,系统会把它从RAM中删除,在此启动时,要重新载入RAM,这个过程造成的耗电比不关闭要高很多不过音乐,导航应用还是要关关的。
此外,苹果商店严格的App筛选流程也避免了那些开发不合理的App流入用户手中。保证了用户使用软件的质量,也是保证了系统安全。提到安全,苹果的沙盒机制也是在手机系统中独领分骚!
沙盒机制
1、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存储空间
2、应用程序不能翻过自己的围墙去访问别的存储空间的内容
3、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都要通过权限检测,假如不符合条件的话,不会被放行。
虽然导致了App的变大,但是确保了安全。划得来!
然而随着硬件的堆积,越来越多的Android手机也可以流畅的运行App,即使没有苹果的各种机制,但是他的无与伦比的美感就体现出来了。从拟物化到扁平化,两个字漂亮!
扁平化的设计,iOS7初面世来,比起赞美来收到了更多的批评。扁平化的巨大转变,有些适应不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发现用户慢慢适应了,接受了。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我喜欢这种设计。
首先了解下扁平化设计的精髓,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的基本概念:所谓“扁平化设计”指的是抛弃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物视觉效果,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界面。
也就是说,扁平化设计是与拟物化(Skeuomorphism)设计相对的一个设计理念。扁平化设计最好的理解是“极简”(在此体现了apple的设计原则),即强调运用最轻量、简单的设计来传递核心信息,强调通过对视觉焦点的引导来让用户快速地完成操作。
往简单了说,扁平化设计就是为了方便人们阅读。
iOS6当中的很多图标主要分为4层,包括处于最底部的阴影层、稍微靠上的图标信息层、再上方的光泽层和顶部的圆角层。iOS7当中最为明显的是取消了之前的光泽层,同时其边框的投影层也明显减轻,使图标的立体感降低。不过也许是为了避免过于扁平化的单调,iOS7的有些图标以颜色渐变进行了陪衬,比如邮件、天气、视频、App Store等等。
iOS7的图标大小实际上是比iOS6的图标有所增大,并且因此各图标之间的间隙也具有微小的降低,所有的图标距离更为“亲密”。
同时也可以看出,iOS7相对于iOS6在尽力的简化,图标上的很多细节已经完全消失,这也是去除拟物化风格的一个方面。同时在扁平化的道路上苹果减少了对粗线条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