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弟弟给人担保贷款,去年那人便停止了还款,年初,弟弟作为担保人被银行连带起诉,他担心银行里的钱被冻结,开庭前把九万多块钱转给了我,让我代为保管,等起诉后有了结果,一切尘埃落定,再把钱转给他。
钱刚转过来时,看着银行卡中多出的钱,我心里是把这些钱与自己的钱分隔开的,就是很明确这钱是随时会被拿走的,但后来每次消费完,看到短信上显示的余额,让我慢慢有种错觉,仿佛这些钱已经是我的了。
特别是最近弟弟说要买车,发信息要钱,我才猛然发现银行卡的数字是要减去这九万多块钱的,虽然,我一口答应马上转账给他,但真的转账时,看着这些数字,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
待转完账,感觉自己像是丢了什么似得,若有所失了好一会儿,好在保管这些钱的时间不长,没一会儿,就调整好了心态。
我想,若是替他保存个三年五年,或是更长时间,那会儿,他向我要钱,我可能就没这么爽快,也许还得拖一阵子,或是就直接耍赖不把钱给他了,反正当时也没写什么证明文件,就凭一条转账信息,这说明不了问题,我大可以说是他先借了我的钱。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借钱不还,还不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时间太久,已经把那些钱当成自己的了,特别是数额比较大的,一下拿出这么多钱,肯定会心疼。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当然,不要有金钱往来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形式所迫必须向亲戚朋友借钱,那在去拿钱的时候,顺手给对方写一欠条,咱这么做,一是避免让对方担心,二是提醒自己这钱是借的,不是自己的。
不过,如果真向朋友借钱,对方多半不会要求咱写借条,即便咱主动要求写一张,或是你写好给到他,他很可能会当着面把欠条撕了,为的是表示他信任你,不相信你会违约。
这事,彼此换位也应该如此操作,假如朋友向咱借钱,咱应该主动要求对方给写个条,当然,这么做的后果,对方可能就不借了,因为他会把你的要求与不信任划等号,其实这压根与相不相信没关系,只是一种在商言商的基本规则。
但我们不喜欢这样的规则,总是用感情来维系一切,其实呢,感情是经不起金钱考验的,即便是亲兄弟,也一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