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是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到点就写作业,学习认真得无话可说。结果自己家的孩子做事却总是拖拖拉拉,哄也哄过骂也骂过,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孩子说什么都不肯动?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孩子缺乏内驱力的典型表现。
内驱力,就是孩子自己发自内心想做、想学的动力。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在遭受挫折后依旧能保持前进的动力。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和成年人学习某些技能的过程很相似,要拿到优秀的结果,必然要战胜天性中的懒惰,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就像我们年初定下的计划年末总实现不了一样,享乐和懒惰是人类大脑有生俱来的特质。
享乐约等于不用思考加及时满足
懒惰约等于减少人体损耗加更加舒适
学习本来就是反天性,反欲望的事,所以才难。相对应的是人的本性又有另外一个特质,就是渴望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个特质对于每个人同样强烈,没有人愿意当废物,只要让孩子见证过自己通过努力变的更优秀,孩子就会有动力征服享乐和懒惰,完成下一阶段更难的任务。
主动学习、内驱力爆棚的孩子通常具备以下特点和习惯:
内在动机:这类孩子通常会因为对学习内容、任务或目标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行动,而不是受到外部奖励或压力的影响。他们能够从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和乐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
目标明确:这类孩子通常会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回顾和调整这些目标。他们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能够将长期的追求分解为短期的目标,并通过不断实现这些目标来保持动力。
自我效能:这类孩子通常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积极的预期,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时间管理:这类孩子通常会善于管理时间,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避免拖延或疲劳。他们能够有效地规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主动探索:这类孩子通常会主动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老师、同学等,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他们不会等待别人的帮助,而是会主动寻求支持和反馈。
自我激励:这类孩子通常会不断地激励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他们能够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这些特点和习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自然地表现出来,需要家长和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例如,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则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