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发了句话:
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其实不过是又整理一下自己的偏见!
瞬间被这句话击穿,这个说的不就是我么?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这句话。
1-知道自己有偏见
对于问题,当你觉察,你已经找到了一半的解决办法。对于偏见,当你觉察,它就已经不是偏见了。
比如我一直觉得我家婆婆是个撒谎成性的人,而我自然而然的认为她说的事情都是假的,直到有一天争吵的时候,我老公说我对我婆婆有偏见。我直觉的回复,是的,我对她就是有偏见,而且很难消除。
当我说出这句话,我意识到我对我婆婆的看法不够辩证,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直都说假话而不说真话呢。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分辨,她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
此时我不会再说他她说的任何话都是假话了,但依然不改变我对她的客观评价,她确实经常撒谎,但她也说真话。
看,这时候偏见就已经不是偏见了,是一种正确的看法了。
2-整理自己的偏见
整理偏见这件事很必要,把自己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看法写出来,如果有偏见,结果会只看见坏的。
比如让我整理对插队这件事的偏见,我会发现:
a.插队的人都很不守规则;
b.插队的人都不允许别人插队;
c.插队的人都很没素质;
我知道自己在整理偏见,所以当我不信任这种看法的时候,我想到还有一些人插队的时候先道个歉咨询一下可否帮个忙让插个队,这类人可能不属于我的这几点看法。当我这么一整理,我发现我对插队这件事的看法就完善了。
3-正确的看待正确的偏见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我们先看一下偏见的释义。那怎么才是正确的偏见?
举个栗子,前几年因为某文姓男星出轨某姚姓女星这事,很多人因此否定了两人的演技,更甚者有人抵制两人的作品,一时之间全盘否定二人的言论不在少数。这算不算偏见呢?
我觉得算,但这种偏见是不是一定要提倡大家改正呢?我认为值得商榷。
人的感情意识领域太过复杂,而组成人类社会的道德共识就基于人的喜好和厌恶。
正是因为这些偏见,才导致人在进行一些恶行或者不合伦理的行为时会要考虑周围人的看法,甚至是互联网时代,要考虑网民和舆论的看法。因此,有些人会放弃自己那些想法和念头。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圣人一样的无好恶,辩证的看问题,我们会不会毫无顾忌的出轨?做键盘侠?插队?做一些影响恶劣但又不犯法的事情?
反正只要我能做一些好事情抵消就行啦,人们还是会看到一个正面的我,至于负面的我,反正也不会让所有人不喜欢我啊。
细思极恐。偏见固然有坏的一面,就但就想像它本身一样,不能带着偏见看待偏见。正确的适当的偏见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
所以,是时候整理整理自己的偏见了,毕竟也是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