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和几位同事在食堂用餐,谈起现在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之前的县重点高中,每年高科还有两三个考上清北的,现在能考上一个就很不错了,基本都是武汉市的几所重点高中包揽了一个省的80%的清北名额。
进而说到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究竟是对是错?
素质教育为什么一味提倡减负?
城乡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的趋势,同样适用于二八法则,也就是20%的人拥有80%的教育资源。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也是导致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
说到这里,插一下话题 --- 奶头乐 战略
他的提出者是一个叫布热津斯基的美国政客,是卡特在任时的国家安全顾问。当时西方的富裕国家普遍认为,全球化时大势所趋,但是全球化会带来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那就是贫富悬殊,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即20%的人控制着80%的财富。这样的阶级分化,怎么能避免出现马克思说的人吃人的社会呢?为了让20%的精英们高枕无忧,而那80%的人可以安分守纪,布热津斯基献出一计:采取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那80%人的不满,像就像安抚婴儿一样,给他们嘴里塞一个奶头。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发泄性娱乐,如开发色情行业、鼓励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另一种是拍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娱乐八卦,播放真人秀和综艺节目。通过把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再也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说完这些,是不是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受。
这里不去谈论国家层面的东西,历史或者事物的演变总有相似的地方。乡村教育资源的二八法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乡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由于经济条件的差距,教育资源倾向于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地方,比如,深圳的某一所高中招聘的教师90%都是来自清北。那么在这种教育极度不平衡的现状下,乡村教育再去一味谈素质教育的偏见减负,只会让结果进一步恶化。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平台和网络游戏的飞速发展,有利有弊,有利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乡村学生了解更多新事物,但是对于乡村教育来说,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乡村的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现象很普遍,而孩子的父母有些在大城市打工,有时候在忙自己的事,给一部手机孩子自己玩去。这种环境,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自己的课本知识。而于此同时,城镇里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参加各种培训班,课余时间还在拼命学习。同样的24小时,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带来的结果事完全不同的。而各种课外培训机构也是乐此不疲。当然有人会指出有网上培训,是的,但是在没有监督下,是很难的。
在这样的现况下,个人觉得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乡村,素质教育不是减负,在条件不对等的条件下,只有通过更多时间来弥补先天不足。乡村扶贫,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乡村振兴,首先从应解决教育环境问题,让孩子有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来学习。不然就是另一种奶头乐。 怎样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的干净,尽量杜绝娱乐消费的宣传,如网红或者娱乐明星的大势宣传,应该更多聚焦正面形象的宣传。
我的孩子三岁多,之前也是从幼儿园回到家,经常是拿着手机看短视频,一看就是个把小时,现在也是慢慢修改这种习惯,从父母做起,在家中家庭成员尽量少看手机,多看书,或者陪着孩子一起看绘本故事。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不要忘记投资未来,投资自己或者培养孩子。
寒门难出贵子,支持扶贫,但是非个人主动性而强制性的脱贫,表示呵呵。有奶就是娘的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奶头乐的思想更是要不得。阶级固化是矛盾的,打破阶级固化的唯一正确办法是,怎样让阶级之间有转变的途径,使之流动起来,循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