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定四个系统:止血系统,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止血系统(包含凝血系统,所以有时候统称止凝血)其实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疏松的止血栓)和凝血(形成纤维蛋白,牢固的止血栓)。当出现血管损伤,血管先发生快速反射性收缩,然后肌源性收缩。内皮下胶原暴露,血浆vWF因子介导血小板上糖蛋白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结合。然后血小板发挥:黏附-释放(ADP。5-HT。TXA2等)-聚集(纤维蛋白原,ca离子,GPIIb/IIIa)-收缩(收缩蛋白)-吸附(吸附凝血因子)。
凝血系统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分别为三步,第一步凝血活酶(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第二步凝血酶激活,第三部纤维蛋白的生成。
其中每一步中带个a的意思是活性化,比如FI是无活性的蛋白原,被FIIa(凝血酶,FII为凝血酶原)激活后变为FIa纤维蛋白。
内源:XII-XI-IX-VIII-X-V(第一步产物Xa-Va-ca+复合体,也叫凝血活酶)-II(第二步产物IIa)-I(第三步产物Ia)。
外源:III-VII-X-V-II-I。
注:由上我们可以看书,生理性止血过程与凝血系统无关,只与血管和血小板(为主)有关。
止凝血实验室检查:束臂试验:反应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与凝血因子无关。过敏性紫癜可阳性(血管损伤)
出血时间(BT):也与凝血无关,反应血管和血小板功能。
凝血时间(CT):静置血液让它自己凝固,体外凝固无III因子参与,完全是内源性的。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所谓活化,即人为加入活化的XIIa,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意义是所用时间比CT大大缩短,临床常用。
凝血酶原时间(PT):人为加入活化IIIa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酶时间(tt):加入凝血酶,促进I因子变Ia,反应纤维蛋白原(I因子)的功能。
抗凝系统:正常的(完整的,没破的)内皮有抗凝作用。凝血因子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抗凝血酶可灭活IXa-XIIa(内源性,因此肝素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体内和体外均发挥作用)。肝素主要加强抗凝血酶活性。
蛋白质C系统:内外源都可抑制,蛋白S可加强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顾名思义,抑制III因子的,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
华法林拮抗维生素K,II,VII,IX,X被抑制,用作体内抗凝。
枸橼酸钠一般不用做体内抗凝,因为容易导致低血钙,用作体外抗凝效果好。
纤溶系统:t-pa,u-pa,XIIa和缓激肽释放酶。可被纤溶抑制物抑制
t-pa最重要,溶解之后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抗凝。
纤溶系统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种,此值升高说明纤溶系统亢进,可能体内有血栓形成。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见于DIC
由上面我们轻易可以推断出:血管性和血小板疾病出血容易导致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疾病除此之外还容易导致月经增多。
凝血障碍导致深部出血,表现为肌肉血肿和关节腔出血。
药物治疗:
缩血管:卡巴克洛,垂体后叶素
合成凝血酶:维生素K
抗纤溶:氨基己酸,氨甲苯酸
局部止血:凝血酶
成分输血:输注血小板,谨慎使用,因为血小板可能成为抗原,引起过敏。
ITP
与自免溶贫有一点点相似,自免溶贫是免疫攻击红细胞,而ITP是免疫攻击血小板。
临床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前述)。
巨核细胞是血小板的前体,有共同抗原,因此也被免疫攻击,数量减少。无白细胞减少。
IgG介导的免疫反应,血小板在脾破坏,因此切脾有效。
治疗:激素免疫抑制,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单核-巨噬系统,减少IgG的作用,因此也可用。
二线治疗可以用CD20单抗,重组TPO(促血小板生成),长春新碱(免疫抑制),环孢素A。
血小板低于20x10^9,并有临床症状,需要输注血小板,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大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