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祝全中国的教师节日快乐,并诚恳地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这一天是属于教师的节日。教师是一个职业,我们习惯称他为老师。即便是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师,大家也会叫他某某老师。老师不都是上年纪的老者,为什么叫老师呢?
老师
老师这个词最早见于西汉,在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孟子荀卿列传》中有“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的记载,意为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经年累月,老师这个词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泛指年老被尊能传授学术、文化、技艺的人,而今则作为对教师的尊称。
教师节
了解了老师的意义,咱们再来说说今天这个节日。教师节与很多你熟知的节日有所不同。
首先来说说人物,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小姐姐(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被称作妇女)的节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是充满童真童趣的节日;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等等等等都是和人物、年龄有关的国际性质的节日。
再来说说职业,5月1日国际劳动节,很熟悉吧,劳动者的节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几年南丁格尔,小时候的英语课文里有,还有很多是为某一特定职业而设定的节日。
但是教师节不同。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个中国的教师节,它是由国务院提案并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会议通过的中国节日。所以这是一个很正式也很庄重的节日。它体现了中国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做好人的教育,我们的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家庭才能够得以传承。
问题
但是近几年间突然出现了很多“老师”,他们多是从荧幕、电视上走到民众视野中的,有演员、歌手、主持人、曲艺工作者甚至还有帮你理发的Tony老师,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会被冠以“老师”的名衔呢?
如果说,某影视剧演员曾经或正在某戏剧影视高校教书育人,那么他可以被称为老师。但是需要分清场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注重场合和礼仪,茶室品茗,酒肆吃酒,你非要在茶室饮酒,那只会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氛围搞错了你饮的酒也不是那个滋味了。所以一人多职时,在职论职,拍戏的时候就得把老师的光环退掉,安安心心做好演戏这个本职工作,回到教室,面对一众晚生后辈的时候再履行教师的职责,悉心教书育人。这才是正确的操作,术业有专攻。
而今老师这次称谓在逐步低俗化、口语化,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辉和神圣。任谁,都可以被称为“老师”,任谁,也都乐于被人称为“老师”。一者可以抬高对方的身份,再者可以给自身一种谦卑的态度。这一抬一落之间,对方瞬间就高上天了,谁不喜欢轻飘飘的感觉?
呜呼,大多数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看到听到了,某人被称为“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不明觉厉就跟着喊“老师”,善良啊,爱屋及乌,以至于某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被称为“老师”。哀哉。
在当下,所谓流行,只不过是盲目跟风,既不知所起,又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