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在阿德勒看来,克服自卑,追求优越,是我们人格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身为人类的天性。每次补偿完一种自卑感以后,又会发现其他新的自卑,使得我们又会继续去补偿新的自卑,向新的优越目标努力。由此,我们追求优越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止,总是在补偿和发现新的自卑的道路上奋进,永远也无法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在上次的最后,我们也留下了疑问,同样是补偿自卑,但有的人会通过大众认可的方式来实现,但有的人却会通过伤人伤己的方式实现,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阿德勒看来,我们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他也没有像弗洛伊德和荣格一样,用解构的方式看待人格,而是提出了会影响人格发展和可以用来描述人格的一些基本概念解释人格之间的差异。大致来说,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追求的优越目标不同,所以导致我们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即生活风格。这也是形成我们独特人格的基础。
首先来说说,社会环境条件对我们的影响。在人格形成方面,阿德勒有着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早期形成的,牢固且难以改变,但不同的是,在阿德勒看来,那时出生不久,弱小无助,努力学习生存的我们,要想形成自己的追求风格依赖的不是天生神力,而是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主要指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根据阿德勒的观点,母子关系的发展是日后与别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是积极的、合作的,孩子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对孩子掌控的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失去参与社会的兴趣,将其他人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是很不合理的,因为它默许了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在现在的观点中,孩子的人格想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分别从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中学习不同的技能和性格特征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空白,因此,父母双方的身份角色可以不是由父亲或母亲本身扮演,但一定要有这样的身份扮演者来与他们建立关系,供他们学习,这绝不仅仅是只有一方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总体来看,阿德勒认为,父母的溺爱和忽视是产生人格问题的两个根源。
溺爱是指父母过多地关注孩子,这会造成溺爱危险。想想看我们周围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们,他们不会看到恐怖电影,没有机会和爱打人的坏孩子玩,也总是远离各种可能产生危险的地方,父母将他们保护得很好,让他们远离了一切的危险和挑战。但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他们无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做决定,没有任何试错的机会,在阿德勒看来,这会导致他们更加地自卑,从而产生各种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
而受到忽视的孩子,可想而知,没有父母的教导他们也不会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变得冷漠多疑,远离人群,甚至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博得别人的关注,摆脱自卑。于他们而言,任何亲密关系和亲热地接触都会对他们造成不舒服的感觉。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熊孩子了,他们总是喜欢用各种冒犯别人的方式来期待被看到,当你忽视他的时候他可能会更生气从而变本加厉地做出一些破坏行为,可是当你真的想要态度和蔼地亲近他的时候,又会看到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开。如果你真的运气很好没有遇到过熊孩子,那偶像剧和霸道总裁文中的高冷总裁们也能够帮助你理解被忽视的孩子,我们会发现每次剧情发展到这些无法与人亲近的高冷男神们的原生家庭出现时,都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常年不见身影的父母或者父母冷言冷语的情景。
虽然阿德勒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完全正确了,但是它对后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却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影响。它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注意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来从家庭关系入手解决心理问题的家庭治疗的出现和发展。然而亲子关系并不是我们出现问题唯一原因,改善亲子关系也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亲子关系仅仅是阿德勒提出的影响人们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至于其他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结果就留待我们下次再来聊聊。
TIPS:文章观点主要参考《人格心理学》(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