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岛纪行之海口
图文 / 许健
想让生活慢下来,12月初我终于飞到海南岛休年假。
“慢”字的拼音“man”,加一个“g”,就成了“忙mang”,每个人心中总有种种的“g”,所以总是莫名地忙,我亦如此。所以这次旅行刻意没有带上电子阅读设备,留足独自发呆的时间。上一次到海南岛亦是心情失落时,视风云舒卷之高远,听椰海沙滩之浪涛,既有闲情,亦生豪情,正好整理自己。
抵达海口当晚,世交赵大哥和嫂子驾车陪我们去了万绿园,一座美丽幽静的公共公园。椰林、草坪、步道间,有零星散步的,有组队跳舞的,不远处行进过来一支跑步的队伍,旗帜打头,着装统一,呼着口号,而长长的队伍后半部显然是随机跟跑上来的人们……穿过椰林草地来到海边,栏杆之外的大海一片漆黑,恰衬托出园中柔和灯光里的人世温暖。据说这一千多亩地原本要用于房地产开发,最终却建成了公园,不得不称赞其魄力。人们常常忘却了最初的本意,但当被唤醒时,美便产生了。
在海口印象最深刻的是骑楼老街和西海岸,一处人文景观,一处自然景观。
第二天上午,我们的目标便是骑楼老街,由东湖边顺着博爱南路向北缓缓步行,偶尔也深入横向的街巷,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转转农贸市场……
所谓骑楼,是一种沿街面具有外廊的商住建筑,各家相连形成街道两边的人行廊道,既可遮阳蔽雨,又方便商家经营,适应多雨和阳光照射强烈的地理特点,综合体现出社会人文宗旨。沿海多个城市都有骑楼,皆源于南洋。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9世纪中叶,骑楼多为仿哥特式或巴洛克式,廊柱和窗户有圆拱和雕饰,同时结合了当地建筑独特风格,不断融合现代因素,各家风格相似又各有特点,值得有兴趣的游客玩味。或者为刻意保护原生态,一些楼外立面还保留着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标语。
骑楼老街其实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域界限,慢悠悠地转了大半天,骑楼老街最有趣味的还有当地的居民,有了他们一切才是“生活”的,有些地方令我感觉其市井生活和西安有某种相通之处。新民西路有家“亚妹正宗海南粉店”,我拍了店面的照片分享给儿子,他感叹:“这么老啊!”可不嘛,据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买了一干一汤的海南粉套餐,13元,味美价廉,不由想起西安一些卖凉皮的老店。在水巷口“十里棠花”买了两杯鲜榨椰奶,清爽舒口,特色浓重,亦令人念念不忘,于是便有了我手拎椰奶漫步老街的照片。
下午,我们去了白沙门公园。12月初海口气温已经转低,海滩风大浪大,我戴在头上的帽子竟然被刮跑了。看衣衫单薄者,必定是北方来的“冷娃”。与大海和沙滩有了重会后初次的亲近,喜悦才是主要的。白沙门曾经是解放海南岛时的登陆点,一座纪念塑像矗立在海边,基座上镌刻着朱德同志1957年1月27日的题词“渡海英雄永垂不朽”。与海相接的白沙门公园则一如既往地翠绿静美,就以图代墨了。
与白沙门相比,第二天去的西海岸视野更广阔,海水更蓝,绵延数公里的海滩与椰林小道并行,金黄色沙难上逐着白色海浪漫步嬉戏的人们,水中操控帆船与滑翔伞的击浪者,缓缓移动于远处水面的轮船,飘荡于蓝天的白云……画面缤纷多彩。几位滑翔伞冲浪爱好者在教练的指导下,正在学习操控被风扯起的滑翔伞,需要力量和技巧的平衡,观其步履蹒跚可知艰难,再看海中那些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便知肯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一对拍婚纱的情侣手牵被风舞起的长纱,置于海涛背景下,动感而浪漫,美好的画面被收入镜头;一对父女面朝大海,父亲大约在对女儿讲大海的故事,这触及心灵的亲情画面也被摄入镜头……偷闲当个旁观者也不错,在椰树的阴影下,双脚埋入沙中,喝椰子,观风景,或在沙滩上疯跑扬沙,在海边追逐海浪进退……忘我竟无法言说。
在海口我们还去了日月广场、冯小刚电影公社、观澜湖商业区、明珠广场等,当然特色美食和海鲜是必不可少的,不再逐一赘述,留待读者有机会亲自去体验吧。
海口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美好、亲切。逛吃,逛吃,呆多久都是值得的。
本文原发于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发配音:王惠娟。
更多原创图文,请关注志远公众号,为公益助力!
原创图文 采用请经作者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