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法典——唐律
一、唐律一词的由来: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包括《永徽律》《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唐律包括那些唐朝的主要立法:
1、武德时期的《武德律》、《武德令》、《武德式》;
2、贞观时期的《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
3、永徽时期的《永徽律》、《永徽律疏》;
4、开元时期的《开元律》、《大唐六典》;
5、大中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
二、唐律介绍:
《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制定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
《贞观律》是唐太宗命房玄龄、裴弘献等人根据《武德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行。
《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在封建社会,法律是维护封建秩序、维持封建礼教和对人民进行镇压的工具。根据这种原则制定的《唐律》,首先把谋反、某大逆、谋叛等定为“十恶”罪,犯者不得赦、减或赎免。其次,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严禁妄认、盗卖、盗耕公私田。再次,竭力维护各种封建性的等级特权,皇族、官僚、富人犯法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减刑或免刑,奴婢、部曲犯法则比“凡人”加等论罪。《唐律》还起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保证统治机构正常运行的作用。
《唐律》是传世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它对亚洲许多国家产生过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