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长短、高矮、距离)进行观察和比较。本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要用数据来描述,且在测量中,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
在学生活动之前,我讲解并示范什么是“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长度,让孩子跟着我一起伸出手,正确比出“拃”的手势。
探索第一步:预测。我提出问题,看一看桌子的高度,再看一看你的拃,你觉得桌子的高度相当于你的几拃?
探索第二步:用拃测量桌子的高度,因为桌子的高度没有明显的直线可参照,学生先体验用手直接测量桌子高度不太方便,再体验用纸带测量的好处,再用“拃”测量纸带的长度,这样就可以借助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探索第三步:用拃测量纸带的长度。小组分别用拃测量纸带的长度,把结果记录在纸带上,并在纸带上标出自己的姓名。虽然给学生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还进行了示范,但是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意外,比如有学生还是不会比“拃”的手势,比起来很吃力别扭,有学生一开始是正常的比,到后面手酸了手势就开始变形了等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