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题解
这段话是孔子直接针对季氏僭用礼乐的行为而发的,春秋末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违背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行为。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子性格鲜明的一面,他对于理想的坚持是有原则的。
在孔子时代,鲁国有孟孙、仲孙、季孙三家权臣,整个政权都操在他们手上,国君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季氏即季孙氏。他作为卿大夫,本来只能用四佾规格的乐舞,但他却僭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规格的乐舞。飘风起于青萍之末,祸乱始于人心之变乱,风气变坏始于规矩之坏,故孔子以这件事断定,季氏将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果然没过多久,季氏削弱鲁国公室,三家权臣联合起来,攻打鲁昭公,昭公出奔到齐,后又至晋,死于晋国的乾侯。
注释
1.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2.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64人,诸侯六佾,48人,大夫四佾,32人,季氏应该用四 佾。
3.忍:忍心,狠心。
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樊登讲论语
“坏人”看到一个婴孩爬向井边,也会出手去救那个婴孩。这很好的说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着不忍心的,是有着向善的心的。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做那些坏事情的呢?就是把心一横,忍下心来去做恶。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仅仅是因为“恶”而不做,而是因为做了小恶容易使道德继续滑坡,一开始能够忍心做小的恶,慢慢地就忍心做大一点的恶,越来越忍心做更大的恶,
【感想】
为恶原来是这样的心路历程,原来是将自己的不忍心一点点强压下去,然后可以做越来越大的恶。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样的事情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呢?
其实,我想到了哭泣免疫法。面对婴孩儿的哭泣,父母的心中都应该是有不忍的,为什么会选择信任这种方法呢。如果在自己有不忍心的时候,主动去探寻一下更多的角度,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多批判性思维,让自己在安心的状态下和婴孩儿愉悦相处,将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忍心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