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概览
- 需求分析
- 产品分析
- 改进建议
- 总结
在过去的2016年里,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时期逐渐向终结过渡,各平台也纷纷对野蛮增长的信息量采取精细化运营的手段,把控生态,创造盈利模式,使知识变现,迎来「内容付费元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市场所教育,向文字、音频、视频内容付费。这使「得到」、「喜马拉雅」这类App得以迅速发展,「知乎」这类PGC平台找到更直接的变现渠道,各大音乐、视频产品的VIP制度被广泛接受,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热门IP。而作为「复古」的文字载体,书籍依然对有阅读习惯的群体充满吸引力。
本次体验的产品为「网易蜗牛读书」。由于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未真正经市场检验,外部暂无足量可供参考分析的数据和反馈,部分细节和功能也仍待完善,本次仅对现有内容进行分析简评。
概览
体验环境
体验版本:iOS 0.9.79
体验设备:iPhone5s
操作系统:iOS 10.2.1(14D27)
slogan
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App启动页面
不急而速,与你共读。——官方微信公众号
产品定位
「网易蜗牛读书」致力于为热爱阅读的用户提供沉浸、简洁的电子阅读体验,并希望与用户一起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移动阅读社区,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从名字上也能看出,「网易蜗牛读书」想打造一个精粹阅读的环境,使用户将注意力集中于细品书中世界,抽丝剥茧地汲取知识。这点与网易产品一贯的垂直、专注、追求极致相同。
需求分析
对应用商店的「图书」分类下应用而言,用户最本真的需求就是阅读。在这个基础上,阅读的目的、场景(时空)、群体和方式就成了挖掘需求的主要方向(由于内测期间外部缺乏可靠数据,此处仅通过参考市面上的竞品提炼,较为主观)
提升
为实现自身价值去汲取知识,以求精神上的成长。属「马斯洛需求」中的最高层。消遣
可能是消磨较长的空闲时段或填充碎片时间,这类需求对阅读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分享
这类需求用户心理较为复杂,可能纯粹出于「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心理,也可能出于享受作为KOL的优越感,还可能出于寻求周边人群的认同和肯定,塑造自身形象(即使没有真的吸收甚至没有阅读行为)。另外,分享的需求还不仅局限在自身,部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用户虽不自产,却需要依赖于他人的分享来引导自身阅读。交流
有别于单方面的分享,交流更侧重于多方的互动。用户出于解决困惑、讨论争议点、交流心得体会、寻求知音同好等目的期望有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整合
「屯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是广泛存在的用户行为。由于现实中的便签易遗落和丢失,将数据存储于可同步的平台是较好的解决方案,虚拟的书架 、书单因此不可或缺。同时整合还常伴随着标记和备注的需求。-
查找
又可分为有目标查找和无目标查找。互联网的特性使海量图书可供阅览,但同时也因为数量庞大而难以精确获取,因此查找的效率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大关键点。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解决有目标查找的痛点,结合实际场景可能需要文字模糊搜索书名、梗概,扫码搜索,识图搜索等。合理的分类、精准的推荐(内容来自官方或UGC)则能提升无目标查找的体验。
-
记录
记录是用户在阅读过程中的常见需求,记录的目的包括沉淀感悟(批注)、划重点、标记位置、划分内容等。智能预判选定范围、标记icon的样式和位置、同步其他用户数据实现「共读」效果、自动整合笔记等方式都是便于用户记录的功能点。
产品分析
因产品仍处于内测阶段,此处只对现有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平台主要功能已基本完善。除了市场常见的结构外,还增加了部分特色功能。下面对官网主推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
这种盈利模式类似于主流在线音乐、视频播放器的VIP制度,优点有:
- 操作成本低(不需要频繁重复购买行为);
- 试错成本低(试读效用有限,且往往局限于目录和引言);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
- 仔细品味、做笔记、反复阅览等行为成本升高,不利于产品本身提倡的「精读」;
- 时间的显示在起必要的提示作用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用户焦虑情绪的产生;
- 因其一视同仁,难以通过销量等数据量化IP 价值,从而使推荐显得主观,挑选时也更加草率;
至于实际的效果还有待公测后观察。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相对过去较快,且阅读日渐碎片化,每日限免一小时也可能起到促进阅读(原本每日阅读少于一小时)和惜时等积极影响,因缺乏数据,此处不做过多臆断。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发使线上言论真假莫辨,现代网民表现出积极寻求KOL的羊群效应,网红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网易蜗牛读书」推出的领读人模块也符合这一发展方向,有助于前期的快速启动,同时便于平台的运营和生态维护。
「网易云音乐」中出彩的UGC歌单和评论是其零差评口碑形成的两大助力,如果「网易蜗牛读书」也能充分结合大数据用好个性化推荐,并积极引导用户输出,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网易蜗牛读书」的书籍介绍页中均加入了「购买纸书」的入口导流至京东。这一做法可能有其长远的战略布局,就目前来看至少对电商用户数据的采集有很大帮助,借此优化用户画像以求精准的推送,同时导流也是平台盈利方式之一。
改进建议
- 框架上建议将「笔记」整合至「我的」模块中,同时「我的」移至下方标签导航末位。
原因:较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同时「我的」中的社交功能(关注、粉丝、动态)和个人管理(想读、已读、其它书单)在实际使用中频次不低,整合至抽屉使层级过深、路径过长; - 「动态」中优先显示「我的关注」(目前为「全部」)。
原因:由于平台开放拉新后用户构成鱼龙混杂,动态质量参差不齐,提升了用户的筛选成本,而用户主动关注的对象则已通过其自身筛选,分享的内容更可能是用户乐于所见的。(例如社交平台中先出现的通常是关注者的状态,「广场」一类的分区则需手动切换) - 可以考虑结合已有的「想读、已读」书单增加「阅读计划」的功能(类似Todolist的形式,或是部分应用的「阅历」功能),同时与社交相辅增加激励,引导用户成立类似于「读书小组」的社交圈,运营上则可以推荐个性定制高效学习模式等。
- 增加「语音朗读」的付费功能。
原因:互联网信息量庞大,部分群体在生活中的阅读场景难以保证,用户的「稍后阅读」需求总是变成单纯的内容囤积,同时电子产品阅读也较听更耗精力。不一定要以「喜马拉雅」、「得到」一类的人工朗读形式,也可以参考「instapaper」、「多看阅读」的机器朗读。另外也能成为变现渠道之一。
总结
在阅读日渐碎片化的现在,在文字载体不断向博客、公众号等平台过渡的当下,各互联网巨头仍乐此不疲地进入电子书籍这片红海,足可见其独有的魅力和情怀。而从腾讯坐拥「QQ阅读」和「微信读书」、网易在「网易云阅读」之外再推「网易蜗牛读书」等情况来看,该市场的广阔也足以让大公司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以图瓜分。
总体而言,图书应用市场的突破点在于差异化功能、流量和热门IP这几点上。如「拿铁阅读」提炼书籍重点以供用户短时间略读完;豆瓣阅读依托社区优势拥有诸多首发权,同时积极征文扶持原创IP;「微信读书」的流量优势结合「读书排行版」迎合社交需求等。如果「网易蜗牛读书」能将目前的各项特色功能效果发挥极致,打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相信其终将从这样的环境中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