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想起你呀,我就来了。
还记得小时候,想起你了,就跟妈妈说一声,出了门从村东头晃到村西头,路上还要哼着歌,摘朵野花,走个半小时便到了。两个小姑娘在一起,不过是看电视聊天,或去田里踏青,或去山上摘花果……
没有手机,不用预约;没有束缚,不会制约。
今天我来找你,明天你来找我,只是因为想了,便来了。
1.
随着闺蜜、红颜、亲爱的……的滥用,朋友这样词汇显得朴实。好朋友有高山流水、管鲍之交,也有狼狈为奸、一丘之貉,可见谁都有朋友。
知道了死生之后,我们虽然难过,却能慢慢地将痛苦转为思念一样。
知道了成长之后,我们中考分开、高考分别、大学毕业各奔东西,我们的友情在一次次固有的情节设定中被凌迟,我们却浑然不觉。
时间久了,分开久了,有些人的感情却更加醇厚,这就是朋友。
记得有一对澳洲的双胞胎,被分开领养但她们本人并不知情,当她们各自结婚生子后才得知情况。当她们终于在人海中寻到对方,发现两个人都是从事会计工作,并且她们的先生都是程序员,同时她们有很多生活的小习惯十分相似。这是基因带给她们的惊喜,而朋友就像这种无与伦比的惊喜。我们没有血缘亲情,但我们有来自灵魂的共鸣。
我们分开在两个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久不联络,却建立了同样幸福家庭,对事物保持着一贯的相同见解。我们碰到问题,相互支持,永远相信我们能将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至交好友,想她了,就去看她吧。哪怕需要一天两天的行程安排,你也能在见到她的一个拥抱中得回全部情感的满足。
2.
朋友对于“快乐”是一种比对具体物欲享乐更高的需要。我们在乎朋友,我们率性而为,纯真地行动,是全然无意于物欲的享乐。
《世说新语》中有个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的故事:
王徽之住在山阴(离现杭州不远),有一夜忽下大雪,他半夜起来,打开室门便命人备酒。小酌微熏之际,四望皎然,内心彷徨就咏了左思的《招隐》诗。思绪翻腾之时,他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当下戴安道却住在剡(现浙江嵊县西南)。王徽之当下夜乘小船就出发了。小船摇了一夜才到剡,而王徽之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没有上门直接返回山阴了。有人问他这是何故,王徽之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现在的女人喜欢“包治百病”、“貌美如花”、“对自己更好一点”……这些都是对的。如果物质基础就能让你满足高兴,何不快乐行事。
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决起而飞不亦乐乎。当蜩与学鸠只想决起而飞时,他们的快乐是真实的存在。同样,当他们想变鲲鹏展翅游冥海时,当他们想要体验俯视之盛时,他们自会经历该有的蛰伏、磨砺、翱翔和至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如孩童质朴纯真,修身也是为了质朴纯真,但大智若愚是智者,他们行事可以与孩童相似,但意念绝不相同。
同样是快乐,买包是快乐的,与朋友相交也是快乐的。
想你了,见你是快乐的,见你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这倏忽的念想尽了,不见你也是快乐的!
也许关键不在见与不见,想与不想,只在于你也认同这样的人生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