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慢和记性不好是我的特点,所以一个35万字的小说对我而言,基本就是读到最后前面就忘的差不多了,可悲也可喜——因为在我迫不及待地搜索书评以求回忆起整本书的情节后,竟发现他们是那样的主角,反而庆幸自己记不住那些人性中的丑恶。
有趣的是网上关于《白夜行》的探讨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雪穗和亮司之间的感情问题,观点也不尽相同。其实对于两个主角的情感纠葛,我倒觉得不能简单用爱情来概括,人性是复杂的,人的情感更是如此。雪穗视亮司为自己天空中的“发光体”(原谅我的用词)——用来代替太阳,这样的情感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亲情,更可能是一种依赖,一根坠落黑暗中无依无靠时的救命稻草,这种复杂的感情绝不仅限于爱情。而亮司甘愿为雪穗的清道夫,替她清除所有道路上的绊脚石,不惜任自己坠入黑暗的深渊,永无天日。若说爱情,那亮司对雪穗的爱也是卑微的,是带着赎罪的心理的,是不平衡的。如果爱情里的天平一旦倾斜,那爱就很容易生变。所以我认为亮司对雪穗,更多的是童年时期的纯粹爱慕,这份感情里有怜惜,有悔恨,有保护,有赎罪(替父)。同时,就小说情节设定来看,雪穗与亮司应该很少见面,即使不得不碰面也应该是在紧张且仓促的情境下进行,俗话说:见面三分情,那总也见不着面,爱情的成分自然就更淡了,不然你谈个19年的异地恋试试?
还有一个解读很多的地方在小说的结尾,雪穗看到亮司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自杀,不仅装作不认识亮司,而且头都不回的走了。对于此处对雪穗反应的描写,我认为再自然不过了,我们姑且不论雪穗内心到底有多大波动,即使是翻江倒海,那可是雪穗啊,一个极尽虚伪的女人,又冷酷无情到了极点,怎么可能让自己失控?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这就是个影后啊!这种突发事件简直就是雪穗体现演技的最佳时机,她可能内心汹涌澎湃,但平日里的训练有素绝不允许她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所有的情愫在事发的一瞬间便被本能的压制,化为脸上的冷漠,自如,云淡风轻。况且雪穗对于亮司的死也不见得就有多震惊,她自己不也说过吗: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亮司只不过是她太阳的替代品,终究不是真正的太阳。
有人说作者创造出来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东野圭吾笔下的雪穗是一个虚伪、冷酷、残忍、坚强、努力、聪明的人物形象,她的灵魂深处的黑暗特质,是童年时期被母亲为了生计把她出卖给亮司的父亲做肉体交易时埋下的,这种东西就像一粒种子,一粒黑暗的种子埋藏在幼小的心灵里,必然开出黑暗的花朵。东野也在全书中极尽所能,甚至是不厌其烦地描写雪穗的完美外表,以此来反衬她内心的黑暗。只不过这种看似必然的结果,一定是必然的吗?雪穗童年的不幸遭遇,一定得到一个黑化的雪穗吗?作为亲生母亲的西本文代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那唐泽礼子又很好的肩负起教育雪穗的责任了吗?作为朋友的亮司呢,只知道一味地帮助雪穗干些肮脏的勾当而不加劝阻,难道只是因为不能明辨是非吗?川岛江利子不愿意向老刑警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又是为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雪穗看似必然的黑化其实是隐藏在种种偶然的因素里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不能到达终点。
愿你的天空里阳光明媚,白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