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到什么】
1.咱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市场信号的揭秘。
之所以经济学家能够提出我前面说的那些理论,不管是供求关系最终导致的价格回归到成本,还是其他这些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有许多的假定前提。
比如经济学家就假定,我们在市场上是知道所有信息的,但事实是这样吗?事实不是。
事实是我们在市场上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信息,我们只能依据一些有限的信息去做决策。
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哪家公司的股票?
股票分析师分析股票️🤣会考虑整个团队的利益️🤣做出有利于客服的分析🤣受评估公司盈利和股票分析师共赢
确实我们在经济活动当中做决策的时候,不可能看到所有的市场信号,但是怎么样能够得到更多的信号呢?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叫做难于造假原则。
举例:律师🤣穿着得体,开豪车,把公司弄得一般都特别气派🤣就是想让客户知道他们的收入很大🤣收入大的前提是他们经验很多,能力很强。
教授🤣一般不像律师注意打扮🤣而关注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这个市场上,信息不足是一个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信息不可用、不可靠。所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最好是意识到自己会有一些偏见跟倾向性,这样的话,才能够表现得更理性。
在这,作者介绍了一个,叫二年生症候群。
举例:在我们中超联赛中,一般升班马第一年战绩会不错。但是第二年如果不加大投入,对手会把他战术特点研究透彻。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成绩下滑。
结论: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新秀选手,他们后面的成绩都会回归平均的话,那么你在做预测的时候,肯定比别人要准确度高得多。
这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其实看到的现有信息是不可用、不可靠的,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有一些倾向性在里面。
2.行为经济学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关于行为心理学的例子。其实经济学家有许多假定,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刚刚我们说的那个假定,他推导出的那些理论,最后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会那样做,有一个前提是“人们掌握了所有的信息”,但是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
还有一个假定,就是假定人都是理性的,人都是逐利的,一定会做出能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决策。
但是人真的是理性的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看上去没有那么理性。
行为经济学可以看成是对原来主流经济学的一种修正,原来的主流经济学做了许多假设,而那些假设在现实生活当中,都不是特别现实,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把心理学跟经济学做了一点结合。
举例:为什么自杀率低的康奈尔大学会背负自杀率高的坏名声?
因为康奈尔大学自杀者造成的影响大,引起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所以会背负自杀率高的坏名声。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愿意生产没人买的镶钻内衣?
在这本书当中,给出了解释,它说:明眼可见的好处,比如我每年推出一些这种非常有话题性、超级贵的时尚款,我就会吸引媒体的目光,吸引大家的目光,你就可以看到我们品牌。
一方面做了广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买一些其他品种的衣服,这也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好处。还有一个好处只要这些镶钻的内衣在产品目录上出现,人们对于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就会改变。
行为动机决定选择
举例: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售货员多找零钱🤣大多数人会选择退还;如果我们买东西有一小部分商品忘记结账🤣最终结果🤣大多数人不会选择退还
原因:这是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行为动机,最终导致他们在是否占便宜的选择题当中,给出的答案不一样。
还有很多跟传统的经济模型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在传统的经济模型里面,认为钱是好的,给钱最好。但实际生活当中,也不是这样的。有时候你会发现,送钱的效果不如送这个人特别想要,但是不舍得买的东西。(这同《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的喜好原理是一样的,这就是行为经济学联系到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