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此信写给家里诸位兄弟。
洋洋洒洒数千言,在信里谈到了很多,但是给我触动最大的当属老曾讲读经史之法。
四弟写信给老曾说自己读《礼记》,实在不想读下去了,觉得收效甚微。于是老曾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说与诸位兄弟。
读经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老曾的意思是:如果想研究透一部经,则必须耐得住寂寞,专心研究此经,抓住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里体现的道理上,而不是抓住书中具体某一个史实阐述有误不放。
另外,就是读经要格外投入精力,只要有一个字不懂,就不放过,今天研究不透就明天研究,明天研究不透,就后天研究,直到领悟到书中的道理为止。
这就叫耐得住寂寞,这就叫做学问。
读史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读史之法与读经有所不同,读经贵在悟道,读史贵在从古人的所作所为里面,悟出一些做事的的道理来指导自己当下的行为,所谓“读史以明智”。所以如果真想从史书中获取一点东西的话,必须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而人家又是怎么做的,你跟人家的做法差距在哪?这样在对比中学习,在对比中反思自己,读史才会真正有用,否则就是一个书柜,光记住了里面的人名地名和事情,但是没有自己的思考,从而也全无用处。
读诸子百家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诸子百家的书,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如果想读的话,则莫过于找一个人的专集,苦心研究,比如看韩愈的《昌黎集》,就一直看,不能今天看一篇韩愈,明天就改看欧阳修,后天又是柳宗元,大后天又成了易中天。
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不能得到作者精髓的。
老曾对于写文章,一生崇拜韩愈,自己也买了一本《昌黎文集》,发现里面的每一篇都有老曾的批注。老曾可谓是说到做到。
自己也打算在写完《曾国藩家书》系列之后,就开始写韩文,每日一篇,记录自己的心得。跟随老曾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