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小心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便是一个行走的生无可恋表情包。
哪怕睡够8小时,也仍是一副疲倦怠懒、兴致缺缺模样。鲜少是精力充沛、充满期待的。除了飞奔下楼取快递的时候。
这样的状态,语出抱怨也稀松平常。
但关键是。我。不。自。知。
直到同事开玩笑:本来大家的心情都好好的,看到你,就不好了。
我惊觉,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遇到过一个人。哪怕和她相处五分钟,你也能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
我印象中,她从没讲过一句赞美的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都是她抱怨的对象。连和她老公打电话,也莫名其妙语气恶劣,凶巴巴地直冲对方喊方言版“混蛋”。
有同事实在听不下去了:你老公怎么这么乖?她说:我在家里也是这么叫的。
剩下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心里直呼:她老公是招她惹她了,莫非是前世欠下的债?又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对夫妻皆有各自的相处之道。
也是她,让我相信了“相由心生”。
2.
一个同事跟我讲:
他跟C相处了三、四天后,他终于感冒了。他斩钉截铁地相信,他感冒的很大原因是C。虽然C什么也没做,只是这段时间他和C日常接触得更频繁罢了。他说,和C在一起,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表示很理解。
每次见到C,总是一副特别虚弱的样子。挂嘴边的也是翻来覆去的几句:工作多么多么辛苦、多么多么累,全身上下各种不适,好像得了不治之症。
结果,一伙人的体检报告,数他问题最多。他为此也愈加愁眉不展。
我记起一个实验: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做的一个实验:拿来一杯水,把水分装在两个小杯里,每天对其中一小杯水说:“爱你、你真漂亮”,对另一小杯水说“讨厌你、你真难看”。然后把它们冷冻,他透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每天受到赞美的那杯水变成的结晶体既漂亮又完美,而被诅咒的那杯水的结晶十分混蓝,整个颜色也很灰暗。
这个实验是被反复印证的。
我想C的身体就像被诅咒的那杯水。
冬吴相对论讲:所谓抱怨,就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
C的习惯是熬夜打游戏辅以夜宵、加之三餐不规律、少运动。哪怕体检结果出来后,改变的也只是抱怨的频率,变。多。了。
而我,我抱怨,是我在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3.
其实,抱怨的初心,是希望有人因此可怜我们,关爱我们,甚至通过抱怨召唤出盖世英雄,拯救我们于水火。
但结果往往是,惹人厌烦。
每个人都有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大小琐事静候处理,哪有那么多空理他人短长。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一个自己没有能力把日子过好的人。
韩剧里都是骗人的。
于小戈说:爱情,是人生长跑路上跑着跑着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此就一块儿作伴跑了,而不是跑半路见了一头美貌的猪,然后背着Ta跑。
所以,哪怕是向自己最亲近的人抱怨之前,最好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直接劈头盖脸的一顿抱怨、满满的负能量。
比照产生抱怨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抱怨只是自己发泄不满、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而寻找借口和托词。
通常,我们自己就有能力解决我们抱怨的问题。
抱怨从来没改变过任何事,却让我们颓废得理直气壮,颓废得沮丧不安。
我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我便可以假装心安理得打一局游戏。
美曰其名:压力太大、需要放松。实则,分不清何为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
《自控力》中提到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我们常常选择错误的解压方法是因为,当我们面对压力,大脑会一再做出错误的预测,不知道什么才能让我们快乐。
我们经常阻止自己去做真正能带来快乐的事。
4.
胡适先生: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
我想我终于明白。
我大可以以工作太忙没时间为借口,以工作太累没多余的意志力为托词,不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但要付出努力的事。
但不努力,让我在抱怨的恶性循环中挣脱不得。
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唯有去做、去努力,才能减轻痛苦,减少抱怨。
别无他法。
何况,这也有益他人。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快乐是感染的,如果一个人更快乐,他就更有可能对他人的快乐和幸福作出贡献。
抱怨同之。
如何为世界的美好作出一点点贡献?
先从停止抱怨、努力变得越来越快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