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让以这个标题写本书出来,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就尝试着写篇小作文吧。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的。当然,这与现代文明是相驳的。
吃,不仅解决人的生理需要,有时享受珍馐佳肴也能让人的精神增彩。古有苏轼的“东坡肉”等等。今有汪曾祺等文化名人大谈特谈吃。所以在自己的能力以及健康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吃点儿“好吃”的,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之欲没什么好指摘的。关于“吃”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讨论啦!下面主要讲讲“懒”吧。
这个“懒”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真的懒;二是,他人眼中的懒。
先讲讲“真的懒”。被誉为“中国最懒的人”杨锁,一个23岁小伙子,父母去世没多久,他便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到村里各家讨饭吃。村民描述:“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到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还能睡一两天。饿到不行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2009年12月,杨锁的堂哥觉得他可能好几顿没吃饭了,就提着饭、拿着被子到他家去,结果发现他已经饿死在家中。像这种四肢健全身体健康而把自己饿死的人,我相信说他是“真的懒”,没有人有任何异议的吧。
现在,主要讲讲“他人眼中的懒”吧。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朋友”以前说我“好吃懒做”,我会不服气且生气的予以反驳和争论。现在我一见对话苗头不对劲就主动承认自己好吃懒做。因为过多的争辩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心情。我本身是做文职类工作的,当车间忙出货的时候我也可以化身体力劳动者在车间里撸铁;当机器修好我可以在车间工人晚上11点下班后继续开工赶货。这样的我,评的上懒吗?就算现在的工作基本上快处于休眠状态,可我也没闲着啊!这么多年每夜的平均睡眠时间在6~7小时左右,午睡的平均时间在0.5~1小时左右(有时午睡时间1~2个小时左右都会自责,时间宝贵而我确将它浪费了),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不追剧(有的剧其实还是值得追的),不打牌,当然,会翻翻朋友圈,会浏览一些公众号,偶尔和朋友们聚聚会聊聊天,几乎每天都挺忙的。这样的我,懒吗?或许要疑惑,我的时间哪去了。我爱看书,爱运动,大把的时间都花于此了。不得不承认,我做事情动作慢而效率低(这可以放在效率层面来讲,和“懒”扯不上边吧!)。但这并不能说明我懒啊!有时情绪不佳会摆烂躺平,我允许自己偶尔的给心灵放个假。这也不能说明我懒吧。
我想,在“朋友”眼中我之所以“好吃懒做”,是因为我这个“懒”他是通过人民币来衡量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没有换成人民币,所以在他的眼里我是好吃懒做的。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的观念意识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没必要为了我眼中的“我”和他眼中的“我”的差异化试图纠正他而来烦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