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天还蒙蒙亮。迎着呼呼的北风,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响起嘎吱嘎吱的声音,我们踏上了去潍坊的英语学习旅程。怀着对省级英语工作坊线下活动的期待,我们来到了潍坊高新区东方学校。
在人头攒动的报告厅,终于找到了一处位置安顿下来。一天半的学习让我又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精彩的课堂展示不允许我开小差,真的是一场来自小英大咖的理念交流和碰撞,同时也激起了自己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一些思考。
16日上午,来自潍坊的和青岛的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外研社一起三年级上册《Are You going to HongKong?》,17日下午同样起来自潍坊和青岛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一起六上《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来自省工作坊的四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点评。通过观摩这四节课,可以看出不同地市的教研水平、教师素质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的处理、挖掘深度不同,在关注点相同的同时,如何实现文本意识和功能意念。青岛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文本处理能力和课堂生成能力明显要胜于潍坊的教师。
来自枣庄教育所的刘珉所长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通过行动研究实现研教互助。
省小学英语教研员杨璐老师做了《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教学》,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阐述了英语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英语教学。
来自湖北的周诗杰做了《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的专题报告,30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经验,流利的英语热身,诙谐的语言,利用典型的阅读案例向英语教师展示了英语阅读教学从TBLT到TBI的发展。
学习无止境。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不公平的,教育环境的不同,孩子和老师的起点不同。改变不了起点,但是在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学习的过程,从而延伸学习的空间和深度。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Know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do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