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和闺蜜在一家茶馆喝茶,偶遇了几个熟悉的人,他们在另一间茶室喝茶聊天。席间,不时传来他们聊天的内容,其中有个人说:“某某人最近写的那篇文章,你们看了没有?那种也能算文章?他也好意思发表出来?很多人都在骂他……”
另一个人接过说:“他自视甚高,又浅薄又固执,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又有人接着说:“听说他最近离婚了。我看他这种人不离婚才怪呢。”
听到这儿,我已不忍心再听下去。他们说的这个人我也认识,我和他有些交往。他并没有他们说的那种高傲、浅薄状。相反让我觉得他是低调的、热心的,而且特别有正义感。两天前我才在路上见到他和夫人一起出来散步,离婚之说又从何谈起?
这几个刚才在说三道四的人我也略知一二,他们中并没有人写过文章,也没有听说他们在哪一方面有特殊的造诣。据我所知其中还有一两个品行不端的人。大概他们找不到话题可以聊天吧。不过,这样的行为确实很愚蠢,还令人讨厌。
我们总是喜欢说别人各种各样的不是,要求别人要如何如何,看待别人的眼光万般苛刻,可是,对待自己却不同。
自己犯错时,我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说明自己的错误如何能够被谅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错误。甚至有更恶劣的人,还把自己犯错,归为他人所害。比如爱打麻将的人,他们明明知道是自己好赌,却总说是几个朋友“三缺一”非让她去不可,还振振有词说什么“牌令如军令”。
而如果错误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不同了,哪怕只是一丁点的错,也会从偶然上升到必然,从表象上升为本质。比如,说别人牙齿痛,就会说她如何如何贪吃,如何如何懒惰。或者还要说人家有家族史,再上升一层还要说她如何遭老公嫌弃,如何不照顾家庭等等。
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弱点。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中教我们:首先要坚持亲自观察。生活中自以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这是我们人人都容易犯的一种致命错误,所以坚持亲自观察才能避免不懂装懂的行为。
其次,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所以,我们要不断检查自己坚持的看法、结论或信念是不是有充足的证据,才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要设法了解一下与我们所在的社会圈子不同的人们所持有的种种看法,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真实的全部,才能看到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削弱我们的偏见。
第四,想象着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检查自己的论据。假如你没有在他人面前阐述你的观点,那你可能就听不到反面的意见和看法,这时你可以假定持不同观点的另一个我与原来的我进行辩论,以检查自己原来的论据是否充分。
第五,要经常提醒自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只有谦和的态度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成就更完美的自我。
但愿我们能以谦卑的心多向书本、向他人、向老人学习,学会常常否定和怀疑自己,用好滤镜,多看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和敬佩,成为不那么愚蠢,不那么令人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