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豆豆
雪后天晴,原本想写阳光。
偏巧冬日的暖阳,照得人暖暖的。本以为会昏昏欲睡,因为有了红茶的陪伴,竟然格外精神,丝毫感受不到困意。
小说马上写到最甜的高峰,之后,整个气氛都会持续走低,觉得和今天的天气尤其不相宜。所以停笔。
说起,写作者心情和故事情节总是相辅相成,想起之前的一段自觉地吃惊又搞笑的经历。
前段时间和朋友争吵,心情极差,硬是在及其疲惫的状态下,片刻不停地在凌晨两点码字两小时,写了三千字,这已经是我原创单位时间内创造的最高纪录。更神奇的是,写完之后,自己原本借着情绪写出来的文字刚好满足小说的意境,现实生活里的自己也忽然不那么气了。看见自己酣畅淋漓的文字,竟然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之前的头痛欲裂,辗转反侧几度失眠的状态也凭空消失了,一沾枕头扁塌实的睡着了。
写作,于我,真是治愈的良药。
仅仅是在更新保存的时候,重命名发现已经是十一月的中下旬了,方才有了岁末的仪式感。想着要写总结和期待,自然就想起了这个人。
要说一声感谢,真诚地。
要说一天浸泡在文字的世界里,时常是享受着文字的惊喜,惊叹着文字的留白。作为一个读者的时候,品味文字的含义;作为一个写手的时候,意会文字的表达。每每为文字折服的人,极少能够感受到文字的苍白。毕竟我总是了解更多作者的背景,尽可能习得其中的深意;总是不厌其烦地追溯每个词的来源,尽可能用得恰当。平日里码字的时候,想到一个话题,只要有码字的欲望,可以一天都坐在电脑前,一连劈里啪啦几千字不停歇。
偏巧,这时候就是我最词穷的时候。
主人公是四大天王的小晨。
之所以,没有叫称谓,无关我们相识了多久,也不在于是否扯证。而在于我认为,一份好的爱情,至始至终都应该是朋友,好朋友。有了这个前提,再言其他。
在之前的故事里,我都用了化名。几乎除了我和故事的主人公,即使是我的朋友也很难猜出所谓何人。但小晨,和其他故事里的人名不同,那就是他的小名,是我们最初相识时对他的称呼。
写小说,真的能够,满足我内心追求的那种自由和期待,以及表达。
可能在写的这一部小说,中间的很多情节都和朋友聊过。但是因为总还是要照顾到听众的感受,修剪了很多,表达地没有那么充分,也没那么饱满。毕竟,谁愿意听那些事不关己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呢。
但对于自己,总是有十足的耐心,因为自己想说,也想听。
想把自己的青春和过去留住,或者用这样一种方式留下来。
这篇小说大概是19岁之前的所有故事,希望自己能够事无巨细地把每一点都写到。
因为过的日子越多,我忘记的会越多,那种情绪也会在时间的溜走被冲淡。
所以我时常需要创造一些情景,或者需要看电视剧小说以及自己过去的日记,让自己从现在穿梭回过去。因为很多情感在现实里面是没有的,但是在过去是真实地存在过,所以我愈发珍惜这样潜心写作的机会。
这和我写作最初的目的一样,在之前写的《我写故我在》里一样,发生就是发生,存在就是存在,而写作仅仅是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事实不会因为过去了而消失,不会因为被另一种形式代替而销声匿迹。
如果有可能面世,希望读者能够借此追忆自己的青春,缅怀自己的过去。在培育新生一代的时候,能心怀敬畏,心怀虔诚。
回顾历史,才明白伤害可能被掩盖,但永远都会留下伤痕。时间也会走过,但是过去的痛苦也一并永远留在那里。而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尘土,尽管卑微,却也是整个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每一个时代,都会在个人的身上,留下印记。
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本来是创造爱和感受爱的。但是幸运不会降临在每个人头上。希望经历痛苦的人看到感同身受的文字会受到一点慰藉。
本以为一个死亡的结局会引起每个人的震惊,像无声告白一样,去揭开女主生前经历的一生。
但我还是不改传达正能量的初衷。
因为对我来说,无论经历了多大的苦,死就意味着万事皆终。可能会给人心中留下遗憾,甚至震撼。
但故事也因此而结局了。
只有生,才会给人可能,给人希望。
我想让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也想让读者感受到如此痛苦仍不放弃的力量。
没想到自己真的会坚持写下来。曾经总以为自己是个虎头蛇尾的人,可能是真的没有碰触到自己的热爱。
虽然还没到完结的时候,不敢期许最后的结果。哪怕仅仅是留给自己的纪念。我也感谢这一场反刍,让我真正勇敢地掀开原生家庭的面貌,让我真正紧紧地抱住脆弱的自己。
我不指望着尚不成熟的处女作能够大卖,但无论是否获得金钱上的收益,我的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对我的精神世界的建立,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是我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也可能是很多人走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从未开始的一步。
虽然还不到总结感谢的时候,但每天只需五分钟就可以从床边来到写字台码字,这样的境遇,我必须实名感谢小晨。
是你比我还要了解我,
是你比我还要相信我,
是你比我还要支持我。
你剔除了我人生中一切其他可能别人在做我未必做不好的事,只留一下那些可能只有我能做好别人未必做得好的事。
或者在这选择当中,根本没有别人,你帮我做出选择。
那就是选择我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事,没有一点功利心。
这在这社会,是我不曾看到的生活方式,是我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方式。但却让我这么轻易就拥有了她。
是你让平凡的我,感觉自己生活得很高贵。你从不把梦想挂在嘴上,只管鼓励我做真正喜欢的事。
从前我一直觉得只有财富才能让我安心,这或许来自于我的童年对于贫穷的体验。
但你反复重申幸福于每个人不同的意义,不停地向我解释世俗的成功和内心的满足,有千差万别。
谢谢你。
因为你本科是JLU,所以我看到了你。
因为你在这里等我,所以我考研之路没有那么辛苦。
在此之前我都可以说,人生因为有了你,我获取考研成功的目标,人生幸福的目标都更容易了一些。
我也经常说,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你,这一切不能实现。
但在此之后,我只能说,没有你,就没有我。
父母给了我生命,
你给了我灵魂。
你让我有机会,有可能成为我自己。
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好。
就算做不好,做得幸福就够了。
我从未思考过自己真正所爱。
我夹在拥挤的人群中趋之若鹜,看着天上的飞猪,追着永远赶不上的潮流,心里忐忑地期许:希望老天保佑,能够赶上风口和红利的末班车。
而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它给你呈现光鲜亮丽的原型,为你倾情讲述背后的故事。让你心生向往,不断给自己添加勇气的燃料。事实上,自己内心惶惶,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而每一次的中途翻车,都被自己硬生生地解释为马力不足,而绝非错误的山头让你屡战屡败。
有人喊:你也一定能行!却总也听不到后面还有一句:没有谁的人生能够复制!
凡事无绝对,对错在人心。我拥护持续练习,又反对无畏的偏执。我所拥护的持续练习,是我一直自我督促的刻意练习;而无畏的偏执,是我过去一直在走的路。
我心里明白,偏执或许不正确,但那时我面对人生迷茫的法宝。因为埋头去做,我无心焦虑和不安;我无心期许和懊恼。那是鞭策我勤奋的法杖,总比自暴自弃和停步不前要好得多吧。
所以,我信也好,不信也好,都要那么做。
谁的人生没迷茫过呢?谁的人生没孤单过呢?
当你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
当你不被了解的时候,谁能给出建议和答案呢?
就算收到了建议,谁有耐心去解开你心中的困惑,跟你解释所以然呢?
就算心领神会,谁又能在践行的过程中为你加油排除万难呢?
就算孤注一掷,谁在原地等你,谁在终点等你呢?
我从未意识到,我渴望或者需要这样一个谁。
就算是想到,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会遇见这样一个谁。
而这个谁,就在我人生那个路口被我撞见了。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有备而来,总之,我遇见了他,就遇见了了解,遇见了信任,遇见了阳光,遇见了爱,遇见了我自己。
他就是小晨。
如果说,遇见他,是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那么开始写作,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因为有一,才有二。
所以,这样的感谢,让我自觉得文字,也很苍白。
《我的四大天王》里,很多故事都被总结和概括,很多惊心动魄和浓情蜜意,都被轻描淡写。因为在我决心写一部关于我们的爱情日记之前,我觉得多少细节的描述,背景都太匮乏和简单,都太缺乏代入感,都不能够还原我们本来的样子。这是由我不够详尽的表达造成的无味和缺失,所以我放弃了细节。
不过,如果在完成了处女作之后,我的体验还不算差,我还会重新起笔写下这七年的故事。如果说,十九岁以前,是盲目的,孤单的,黑暗的,疼痛的;那在二十六岁之间的这段日子,是拧巴的,纠结的,撕裂的,惊喜的。
就算体验不够好,我还是会写。因为我觉得,这七年的密度更大,更值得写。遇见爱情,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是遇见自己的附属品。
爱情,原本就应该是,首先爱上自己,然后爱上别人;首先享受和自己相处,然后喜欢和别人相处,但依然喜欢和自己相处。
他在那个岔路口牵了我的手,轻声告诉我:成功于每个人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了解和信任,关心和陪伴,指引着我向自己靠近,而不是向任何一个人靠近。
他让我褪去模仿,还原本身的我。
他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不是踩着它只顾奔跑。
他让我明白:成功,就要朝着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才是努力的信仰。
写作,虽然从未离开我。
但我一直把它放在抽屉里。
虽然它对我很重要,但我一直觉得,它只能是生活的发泄,只能是生活的附加,而万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题。
但小晨说:为什么不试试呢?
为什么不全心尝试呢?
他拿出了梵高莫言莎士比亚李安等等的例子,说出来我都忍俊不禁,他却一脸认真。
我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他是真的信任,信任我,信任我写作。
然后,在租来的房间里,慢慢有了一张全新的木制书桌,一个电脑支架,一台便携的电脑,一把按摩椅,一摞白纸和一支笔。
他准备好这一切,等着我来安放思绪,等着我来认真述说,等着我把写作从抽屉中拿出来放在台面上。
看见在门口躲躲闪闪的,又惊喜又怀疑的我,他一把拽我过来,把我抱到椅子上。然后他便悄悄地关上了门出去了。
他知道,写作,最需要安静和空间。
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没仪式感的人。
这七年,生日情人节还有各种节日,没有礼物也就算了,经常过去了也不记得。甚至连我们认识了多少天,都要在被我追问的时候,拿出计算器点点点。
他语文特差,写日记像流水账,情书一页纸都要写好几个小时。他是理工科出身,生性务实,拥护实业兴邦,在当下IT和金融行业同学赚得盆满钵盈的时候,依旧固执地留守制造业。他建议我开始写作的时候,自媒体最高的浪已经掀过去了,他也压根不知道那些大V一天有多少流量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那些小写手们作为炮灰是怎样的民生多艰。确切地说,他原本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了解形势,也不追潮流。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了解写作,支持我写作。
写作,于我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他的不功利,所以我也不功利。
因为他的无条件信任,我也不得不信。
直到真正日复一日地面对每个空白的word文档和每一页龙飞凤舞的白纸,我才体会到,写作,于我人生的意义。
我才感受到那种忘我的快乐。比如现在,码到现在一篇近五千字的几个小时内,我除了喝水去洗手间(还是为了健康上了timer提醒),一直在电脑前敲击,轻易地完成了断食计划,完全不要可以拒绝什么刷刷刷的app,因为我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中间开了几次手机,要查几个成语的起源和应用,以防用错了贻笑大方。如果是换作以前尝试的各种各样的工作,恐怕早已心生厌倦,腰酸背痛了,连时间也变得很难熬,需要听点什么音乐或者相声来让自己坚持完成剩下的工作。而此时可能我的身体也感受到了疲惫,但我的情绪还很高涨。我还可以一直写,写到天黑,写到凌晨,写到天亮。
写作,是自我相处的最好机会。我庆幸每天都有这样回归本心的时间。
写作,不一定要咬文嚼字,但一定要精打细磨。不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日记,都在保存之前,经历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修改。
写的时候,打磨的是文字。做的时候,修炼的是心性。
网络上都说,那些第一批写博客的人都赚疯了。可能事实上,真的是这样。
但真正热爱写作的人,不会着急,不会眼红。
写作者若有自己的信仰,空有一片赤诚,只能有所牺牲,怕是要一生清贫,也不为五斗米折腰,除非与自己的三观契合。
写作者的气节,就来自于,要写就写得真实,写得纯粹。若要扭曲写作者的初心,迎合任何权势和利益,宁可甩笔不写。
在我的人生里,我从未看见过,听见过这样的故事。
所以,遇见小晨,遇见写作,比我想象的还要美好。
我的从未就变成了从此。
世人只能看见我爱情和写作的样子,然后用心里的标准去评价。
只有我才懂爱情和写作于我的意义。
这是我经营不竭的动力。
今日美好的是阳光,但是余生里每日份的幸福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幸福原本如此简单。
完美,并非无一物可加,而是无一物可减。
对于爱人来说,仅仅爱,就够了。
对于写作者来说,仅仅写,就够了。
无需回报,就足够享受和快乐了。
每每撞见可望不可及的刺激,心里不由得在想;已经遇到了可以视为生命奉献一生的事,可以余生共度相伴一生的人,还能再有什么奢求呢?
或许哪一日,我还是为了生计奔波,回归到常人的轨迹中。我还是会为了鸡毛蒜皮,和爱人吵得不可开交。
但不论黑暗如何笼罩我,我的心里也一定有一片土地,始终被阳光照耀。
无论何时,我自清醒,左手是得,右手是失,不妄图攥紧所有,所以无惧任何。
在我的人生里,我从未遇见过。
所以,遇见小晨,遇见写作,比我想象的还要美好。
我的从未就变成了从此。
世人只能看见我爱情和写作的样子,然后用心里的标准去评价。
只有我才懂爱情和写作于我的意义。
这是我经营不竭的动力。
最后,我想起了渔翁和富翁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勇敢而执着地探索和追求心中所爱。
我们已经在彼此的遇见里变得更好。
未来我们还会更好。
这一次我也很有自信,不再怀疑。
关于程豆豆
医学硕士毕业,码字很多年。
没有文学天赋,仅仅因为喜欢。
一直以为别人有的,我都没有。
自己有的,别人也都有。
所以不争不抢,乐于分享。
在世间行走,有幸触及一点温暖和冰冷,只能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我有故事,想听你就关注我。
可能有谁的原型,也可能只是虚构。
真真假假,都是原创。
希望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