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学习这件事,是我在过去六个月中花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最开始的时候我期待能够列出一个系统的方法,直接告诉别人,这样学习最有效。但是后来发现,我所知道的方法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结构,我自己还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并没有掌握得很好,因此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办法让它们看起来比较符合逻辑。三个月前是这样,三个月后的现在还是这样。于是就先整理下,在这个主题上,过去几个月来我学到了些什么吧。
我最深的感慨,是:
1.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不要太追求即时反馈,很多事情都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我的感慨有两点:第一是你得知道自己该去种一棵树---也就是你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是目标的实现需要足够的时间,不要太急于求成。
我是那种特别喜欢列计划的人,过去的十来年每年过年前都会列接下来一年希望做什么什么事情,但因为我做计划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想要做点什么,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于是结果,我真的开始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通常都不会坚持超过两三年,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却不了了之了。我并不知道,目标的设定也是有方法的。跟所有的技巧和努力相比,清楚自己的目标,不管是学习的工作的还是生活方面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慢就是快
有一年我读了80本书,自己觉得看书很多速度很快,很了不起。几年过去了,不要说内容,就连书名都不记得了。过去我曾做过的努力,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低水平勤奋。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才是知识。而判断学习是否有效,也要看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发生了改变。
我开始放慢读书的速度和做事情的速度,但是真正理解这一点,是因为有一段时间练太极练得上火--因为打拳架的速度太快,然后刻意地在打拳时注意自己的呼吸。呼吸注意得多了,那几天打拳之外的时间也会关注呼吸。然后一天晚上看到好久不弹的古筝时坐到边上去练了下自己一直弹不好的那首曲子,忽然发现,曲子速度快的地方呼吸比较急促慢的地方呼吸也比较慢,觉得这样不大对,然后就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弹每个小节。然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也练不好这首曲子,因为很慢很慢的时候都这里错那里错,怎么可能在快的时候就对了呢?而很快的时候,我只知道一定有哪里错了,却根本看不清楚到底是哪里。
3.只有你能面对自己的缺点,你才真正开始面对现实
我有很多缺点,我曾经做错过很多事情,但我一直想把它们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时间久了之后,连我自己也忘了。尽管知道自己不完美,却总想扮演一个比自己实际看起来更好一些的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真的失去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原则》这本书中,一遍由一遍地强调,了解你自己的缺点和你所犯的错误,你不需要每件事情都自己解决,但是只有你知道自己究竟不擅长哪些东西,你才有可能去学习改进或者干脆在这些方面寻求别人的帮助;你的缺点和错误才是你进步的空间。
如果缺点太多,从哪里开始改进呢?如果这样的话,先问自己:阻碍你实现目标的最大缺点/缺陷是什么?
4.经验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我是在回顾总结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经验,不是你做成了事情,而是:如果你做成了你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能做成;如果你做坏了你是怎么做坏的为什么做坏了。然后也发现,有些错误,如果我更早的时候学会回顾,其实可以不用错两次的。比如说,毕业时“一杯红茶引发的血案”,其实是我第二次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我”。更早的一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从乡下来到市区,在绝大部分同学都说上海话的环境中觉得“这个环境不太适合我”,因为明显上课时的理解能力相对于以前下降很多。然后,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直至最后高考被深深地打击了下。
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明白所谓的“环境不适合我”不过是因为我从一个每晚8:30上床睡觉的环境挪到了一个每晚10点甚至更晚睡觉的环境中,长期睡眠不足而已。即使大环境没法改变,而事实上自己依然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我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环境或睡眠的问题,而是以为自己不把它当一个问题,问题就不存在了。
5.日记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有20年的时间我都在写日记,这好像是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我坚持得最久的一件事。请问记了这么久的日记有什么收获?让我好好想想,除了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觉得孤独之外,好像真的没有别的作用。但是,记日记真的没有用吗?不是的,我觉得没有用是因为我记的方式不对,我记的日记甚至连流水账都算不上。而有的人却拿它当成一个反思和记录的工具,每天花两个小时记下重要的事情和自己的思考过程,对比自己需要达到的标准,反复思考自己所做过的决定,一遍一遍追问自己为什么。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日记是帮助你进行思考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可那么多年我都用行为证明了我的思考过程就是掷色子的过程。
唯一做对的事
说了这么多觉得自己特别凄惨,感觉没有一件事情做对了的。而这些事情很难明白吗?听起来好像都是很简单的样子。难道我在学习这件事上就没有做对的事情么?
仔细想了想,然后终于找到了那么一件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扫雷。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Windows自带的扫雷游戏。
事情是这样子的,读研时的某一天下午,大家都没事做,然后有位姐姐在电脑上一直不停地玩扫雷游戏,乐此不疲。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种游戏早就玩够了,然后我就问她这有什么好玩的,她说:别人可以六十几秒就打完一局,我现在得八十几秒才能打完,太慢了,还得练练。然后我就愣住了,直接问她高级版的么?确认是高级版。当时很受刺激,因为之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打得很好了,最快的时候大概一百五十秒左右可以打完一局,结果原来的速度连人家心目中的及格线都没到。
然后我就坐下来仔细地看她打了一局,发现她从头到尾手就没有停下来过,不像自己扫出一个雷后要想想下一个点哪里。看了几遍之后大致知道了自己的问题,然后那一段时间我也一有空就玩扫雷,最后,最快的成绩大概是七十几秒。多年以后,我在两种时候会深深感谢练习扫雷的时间:一个是每次抢火车票的时候,另一个是负责培训时在网上抢注课程的时候。这种时候会深深感叹:当年没有白打游戏啊!
这件事上,我至少做对了以下内容:
1.找到高手并向高手学习
2.提高了自己的标准并针对性的大量练习
3.应用在其它可以应用的领域--说到这里的时候特别想提醒,打算拍车牌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先去练练扫雷
鉴于目前我还处于在刚刚从无意识攻略扫雷的阶段转化为有意识的过程中,这个话题的完结估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愿下一次再回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