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它是儿童自我本能的表现,儿童在游戏中不断重复以前的状态,体验内心中的过去。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产物。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游戏活动也是最受师生欢迎的方法之一。
游戏活动特点
它具有趣味性: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
它具有自主性:游戏过程中常常允许“自选角色”和“随时进退”,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投入,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它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的。这个情境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同时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
它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游戏活动种类
游戏的种类和形式很多。目前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一般采用的游戏有:
调节气氛的游戏,如哼小调分组、大风吹、串名字游戏等;
协助交往的游戏,如天龙八部、交叉双手、盲人走路等;
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游戏,如七手八脚、同心网、信任背摔等;
促进学习效果的游戏,如鸡蛋飞行器、苹果与凤梨、绕口令等;
增强耐挫力的游戏,如推手、冒险气球、快速闯关等;
增强自我意识的游戏,如目光炯炯、优点大轰炸、赞美游戏等。
在众多游戏辅导者的开发与设计下,像这些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游戏内容已经非常丰富,有兴趣的心理老师可以搜集一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开展游戏活动,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活动流程
当然,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并不是简单地玩玩就算了。游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方法,在活动中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学习规则阶段。每一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在游戏前让每一个参考明确规则,可以使游戏进行地更顺利。
主动参与阶段。开拓时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分析学生行为的意义,发现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为后面的引导作准备。
交流分享阶段。学生交流游戏的体验,分享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挫败感等各种真实感受。
澄清讨论阶段。学生的分享也许不一定适合,教师在此要根据辅导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并展开讨论,以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
这四个阶段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游戏活动之所以不同一般的游戏,就在于它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体验情绪、引发情感、激发探究、觉察自省等功能,而不仅仅是娱乐。教师按照相应流程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地发挥游戏在心育课中的功能。
附录
[游戏]撕纸
场地:室内外均可。
时间:15分钟
材料:准备总人数两倍的A4纸(废纸亦可)
适用对象:所有学生
活动目的:为了说明我们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使用了双向沟通之后,又会怎样呢,差异依然存在,虽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沟通过程的复杂性。所以什么方法是最好的?这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沟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及环境而定。
操作程序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
2、教师师发出单项指令:
—大家闭上眼睛
—全过程不许问问题
—把纸对折
—再对折
—再对折
—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
—争开眼睛,把纸打开
教师会发现各种答案。
3、这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员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学员们可可以问问题。
相关讨论:
完成第一步之后可以问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也许大家的反映是单向沟通不许问问题所以才会有误差)
完成第二步之后又问大家,效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还会有误差?(希望说明的是,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双方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
资料来源: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感教育项目研究中心《中小学生心理游戏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