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的生命坚守,24天的翘首企盼,终于拨开了遮蔽的乌云,见到了期盼已久的曙光……
——题记
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回想起六年前的今天,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与战友们与甲流抗争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
随着我市首例甲流危重症病人入住甲流病房,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病人在甲流病毒的侵袭下,被夺去了年轻人的朝气与生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健康与求生的渴望。他与我是同龄人,在同情他遭遇的同时,我能更深的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也能体会守护在一窗之隔的父母的感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和他并肩战斗,与残酷的甲流病毒抗争到底。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满怀信心,勇敢迎战。花样的年华,稚嫩的脸庞,在父母的眼里,年轻的护士们还是需要呵护的“孩子”。但是,当甲流袭来的时刻,她们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拯救人类生命的千钧重担。
病人的情况没有想大家预计的方向发展,由于病人对隔离病房的极度恐惧,对甲流疾病的无知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一度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治疗心理,拒绝护理治疗,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沟通说服,终于取得了他的配合,通过各项检查指标评价,病人的病情再一天天加重,院领导组织专家组经过详细讨论决定,实行有创通气支持呼吸,耳鼻喉科、麻醉科、ICU大夫冒着被甲流病毒传染的危险,在隔离病房为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术。在隔离病房做气管切开术要比普通环境下艰难许多,没有手术灯,我们就用手电筒当做手术灯提供照明,小小的隔离病房也一下子挤满了人,原本死气沉沉的病房一下子火热起来,全副武装的大夫们,额上的汗水在不停地流,但又苦于没有办法去擦拭,防护眼罩也被呼出的热气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雾,严重影响了手术视野,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索性摘掉了防护眼罩,让战友拭去额上的汗水,冒着被甲流病毒感染的危险,继续埋头手术……手术顺利做完了,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相互对视,眼神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面对病人的气管切开,面对病人的下一步护理治疗,对于从ICU抽调出来的我,即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使命,虽然在ICU气管切开的病人屡见不鲜,重症病人的护理也比较熟悉,但毕竟身处隔离病区,好多护理工作实际操作起来要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更多……,隔离病房的护士数不清多少次通过呼叫器与外面的护士进行病情的通报交流,嗓子喊哑了。长时间处于完全封闭,负压状态的病房中,我们的护士克服了头晕、恶心等生理困难,坚持下来了。进入隔离病房长达5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排便,我们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甲流病毒面对我们,屈服了,退缩了……经过十几天的护理治疗,病人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整个隔离病区沸腾了,笼罩在我们头顶的阴霾也褪去了,和暖的阳光渗入到病房的每个角落,照到每个人的心里面,暖暖的。
病人的病情也在一天天好转,向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经过二十四天的积极治疗,年轻的小伙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重新迸发出了年轻人的朝气,而在小伙子的记忆中,我们是不存在的,不曾记得我们为他付出过多少,或许因为我们穿着防护服的缘故吧,我们相视而笑,我们需要的不是要让小伙子记住我们,而是让他知道,在他最危急的时刻,我们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为他的重生感到欣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证明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战胜甲流病毒。
写于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