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一霸,春秋后期晋国式微,国家大权由智、韩、魏、赵等几大家族把控,其中智氏权力最大。
本来智氏最有希望成为晋国的老大,但由于选择了错误的继承人,使得智氏一族命丧黄泉,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智宣子(智氏的老大)想要把次子智瑶立为继承人,智果(智宣子的弟弟)不同意,他劝到:“智瑶比不上智宵(智宣子长子)。智瑶有五个超于常人的优点:一是样貌俊美,二是精通骑射,三是才智兼备,四是能言善辩,五是刚强决断,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仁爱之心,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若立他为继承人,智氏一定亡于他手。”
智宣子不听,执意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于是脱离了智氏家族。
此时,晋国另一位掌权大户赵简子也要立继承人,他选择了与智宣子不同的方法。
赵简子准备了两块写满训诫之词的竹简交给了长子伯鲁和次子无恤,叮嘱他们牢记这些话。几年之后,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叫过来问竹简上的话,伯鲁早就忘记了,竹简也不知丢在何处。而无恤时时把竹简藏在袖中,对上面的话背诵如流。于是无恤被立为赵国的继承人。
这里插一句,无恤的心机真够深的,能把竹简藏在身上几年,就为了父亲问话的这一刻,可见无恤打败伯鲁成为继承人是理所当然。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说到:“您是想要我去搜刮民脂民膏还是寻求日后的保障?”
赵简子答道:“当然是寻求保障了。”
于是尹铎想方设法减免百姓的赋税,赵简子悄悄告诉无恤:“日后若是发生祸事,不要怕路途遥远,不要嫌弃尹铎地位卑贱,一定要去晋阳寻求尹铎的帮助。”
智宣子死后智瑶(也称为智襄子)执政,他与晋国另外两位大户韩庚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瑶当众戏弄韩庚子,别人劝谏智瑶,智瑶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智瑶向韩庚子索要土地,韩庚子不愿意给,大臣段规劝到:“智瑶此人刚愎自用又爱贪便宜,如果不给他恐怕他攻打我们,不如给了他,这样他一定会更加狂妄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就会成为他攻打的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静观其变。”韩庚子同意了,于是献上了一万户的城邑给智瑶。
智瑶一高兴回头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愿意给,他的门生任章劝到:“我们献出土地,智瑶一定更加骄傲,他们骄傲就会轻敌,我们害怕就会团结,用团结之兵对付轻敌之人,智氏的命数不会长久了。《周书》上说:要打败别人一定要先顺从他们;要夺取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给他一些好处。我们不如就献出土地,乘着各家都害怕智氏时选择盟友对付智氏,现在又何必站出来做智氏的靶子!”魏桓子答应了,于是也献上了一万户的城邑给智瑶。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不给,智瑶率领韩魏盟军攻打赵氏,赵氏于是逃到了晋阳找尹铎帮忙。
智氏联合韩魏包围了晋阳,放水灌城,城池瞬间被大水淹没,民众的家里爬满了青蛙,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人叛逃。
智瑶坐车指挥,魏桓子驾车,韩庚子护卫。魏桓子用胳膊碰了碰韩庚子,韩庚子踩了踩魏桓子的脚尖,两人的心里都藏 叛变小九九。
大臣絺疵对智瑶说道:“韩魏两家一定会谋反。”
智瑶反问:“你怎么知道?”
絺疵说道:“赵氏灭亡灾祸一定会降临到韩魏两家,现在约定好打败赵氏瓜分他的土地,眼看着就要成功,韩魏不仅不高兴反而总是忧心忡忡,这不是反叛是什么?”
智瑶反手就将这番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连忙辩解:“这是絺疵替赵氏游说故意说我们的坏话,我们放着快到手的赵氏土地不要而偏要做危险的事,这不是傻子嘛。”
韩魏两人离开后絺疵埋怨智瑶把自己的话泄露了出去,智瑶仍不思悔改,絺疵心灰意冷,主动请求出使齐国避难。
此时,赵襄子秘密派张孟会见韩庚子和魏桓子,张孟说到:“我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今日智瑶率领韩魏攻打赵氏,赵氏灭亡后就轮到韩魏了。”韩魏两人交换眼色,同意了张孟的建议,他们约定了动手的日期然后秘密把张孟送走。
到了密谋的日期,赵襄子派人杀了守堤的卫士,放出洪水反攻智瑶的军队,智瑶的军队陷入大乱,韩魏的军队从两边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终于击溃了智氏的军队,杀死了智瑶,诛灭智氏家族,只有智果免于一死。
韩、魏、赵消灭了智氏,向周天子请求把他们立为诸侯国,周天子早已名存实亡,不得不答应,至此韩魏赵瓜分了晋国成为新的诸侯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也被司马光拿来做《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晋国本是春秋一霸,后期渐渐力不从心,国家被智氏韩氏魏氏赵氏等大势力控制,其中智氏实力最强势力最大。可惜智宣子选择了智瑶这位猪队友,导致智氏被其它大族灭门,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后人站在上帝视角把晋国的衰亡归于智瑶,但别忘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以智瑶一人之力灭掉晋国就和说妲己红颜祸水一样。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早已确定的结果需要一个人来承担过程的因果,这是政治不同于历史的地方。
此文是司马光为了论证为人君者应德大于才,有才无徳不如有德无才,殊不知无德亡,无才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