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超市越开越密集,民生菜市场越来越难生存。北京大型一些的菜市场不少陆续被拆掉了,因为它们占地面积大,且只有一层,在北京这个市区土地金贵的地方,自然不受待见,而时时被想着如何把这块地皮的价值用到极致。
这不,附近方圆三公里的第二个较大的菜市场最终难逃此劫。
最怀念是菜市场旁边空地的早市。室外的吆喝者通常比在室内更豪放地表达自己,彼起此伏,赶集的老百姓也被煽动起了小激动。
晨光下的菜菜和果果,似乎还沾着新鲜的露珠,连夜乘了货车来赴约。被相中的欢喜带走,被嫌弃的拿起又丢下。白胖胖的大馒头热情四溢地轮番出台亮相,又被排队的人群一个个抱走...
10块一堆儿,5元1包,1文钱全给!从早市的八点到十点,两小时的时间价值走向显露无遗。也有在最后关头捡漏拾宝的,交易双方通常是在场管的清场催促下火速达成。十分钟内,闹哄哄的一场,复又归于平静...
来晚了的,只好到旁边的菜市场转悠去。这里的品种更多,选择更丰富,大家也好像没有太多讲价的想法,抹个零就挺高兴的了。
大部分卖菜的都是本分人,他们会给你挑好的大的新鲜的,告诉你怎么吃,看你手里菜多了会送你个大袋儿。
室内菜市场味道比较难受,因为荤腥的肉味出不去,每次经过肉摊都快步走过,家人要吃肉的话,一次买几顿的量,因为以前有说买半斤,他们会手滑给你切9两的呵。
到目前为止,在菜市场,本人最看重的就是豆腐店的卫生条件。有一年轻老板娘,豆腐店不小,就是冰柜永远都不擦的样子,一次次忍受,一次次失望,后来干脆跑到两公里外去买了。
时间久了,顾客便会慢慢摸透了摊主们哪些实诚,哪些热情,感觉不错的自然就成老顾客啦。
菜市场的地上一天通常清理两次,即便这样还是不干净的,偶尔看到有些小孩在里面贴地玩耍,按理是该上幼儿园了。
一想到这些半夜起来去批发市场进货拉菜,从早忙到晚也不过在北京讨个生活的外地朋友,再看看刚被夷为平地准备盖高楼的废墟,不知道他们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