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吗?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但,如果再继续问:你知道什么是焦虑吗?哪些人和事会让你感到焦虑呢?
不少人就一脸茫然:焦虑不就是一种烦躁的感觉,总是毫无征兆地就出现了吗?
有位小伙伴曾分享过自己面对焦虑时的状态,她说:
“我总是说自己焦虑,但是从没有认真研究到底什么是焦虑,我以为的焦虑是对前途的迷茫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可,由此产生的恐慌和不安。”
是的,我们常常觉得焦虑,但却并未认真去了解过它,而这几乎是我们面对焦虑的常态。
其实,焦虑是对事件的认知存在错误解读,也就是我们高估了面临的问题、困难或危险,而低估了自己应对它们的能力。
那些让我们焦虑的很多事,都只是有可能会发生,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发生。
焦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当的应对方式,才让我们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当下的困难,去面对和尝试解决,焦虑感自然会烟消云散。
01
抱抱焦虑的自己
经常会听到身边人说自己焦虑了,仿佛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扎了根。
但你知道自己焦虑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吗?
当焦虑出现时,我们总想快点从里面走出来,甚至误以为自己不应该焦虑。
其实,当焦虑出现时,我们可以停下来观察一下,这一刻的自己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都有哪些反应,好好拥抱一下焦虑的自己。
当我们放下对焦虑的排斥之后,便对它有了更具体的了解。比如,有位小伙伴就曾分享过自己焦虑时的表现,她说:
“第一,生理症状。
焦虑的时候,我会总感觉饿,好像老也吃不饱,但美食并不让我感到愉悦。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冷,还会看不清东西。会觉得气不够用,胸闷,恨不得大喊大叫。
第二,心理(认知)症状。
我会烦躁,有强烈的孤独感,害怕,我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完了,这下完了”、“太丢人了”、“我就是个笨蛋,啥也不是”。
第三,行为症状。
可能会莫名发脾气、走来走去、重复一些小动作,比如撕纸,摸摸索索收拾身边的小物件。
会把大段的语言表达缩减,中间不断地叹气,快到结束时非常明显地表现出终于讲完了的的语气,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身处焦虑时,身体会感觉到压抑,负面情绪如影随形,甚至不停地在心里斥责和贬低自己。
久而久之,便容易逃避和畏惧困难,也少了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
焦虑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每个人都会有,与它和平共处是我们终生修炼的课题。
不畏惧焦虑的出现,拥抱身处焦虑漩涡中的自己,就是迈出了与它和解的第一步。
02
我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我在焦虑时,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如果我做不好,该怎么办?”
或者会想:“如果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不好?”
我们之所以焦虑,就是头脑中的这些“如果”造成的,是我们对未发生的事的一种担忧,是我们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其实,就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事情的难度,这种错误的认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可能会被别人发现,于是产生了恐惧。
有位小伙伴分享过自己焦虑的原因,她说:
“遇到焦虑情境,我第一时间并不是要采用积极情绪去解决,而是首先进行消极且悲观的思考。
认为自己现在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往往忽视了去分析问题的具体难度、实际情况,然后实事求是地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办法。
这一原因产生的根源是收到了太多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对自己不自信。”
此外,她还说自己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会本能地有回避倾向,而它出现的根源,是小时候面临困难情景时,没有在当时得到有效解决,便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同时,自己还有形象负担,做事时总会考虑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以至于做事时畏手畏脚。
她说:
“当我做不到考个好成绩时,我很气馁,自责;
当我看到别人很优秀,我也想对标,但因为自己做不到而焦虑;
当我没有帮到别人,我会自责、不好意思;
当我没有带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时,我很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有一种窒息感,如此要求自我,怎么会不焦虑呢?
如今,我们特别容易在网上看到别人短时间内功成名就的故事,也容易轻易地将对方作为对标对象,更加容易发现自己很普通,焦虑也就随之而生。
我们之所以焦虑,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是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也害怕这个“事实”会被其他人看到,本质上是恐惧被暴露。
如果认清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有不足很正常,从掩盖不足转变为接纳和弥补,恐惧就会被打破,焦虑自然也很难再操纵我们。
03
学会与焦虑和解
有位小伙伴说:“焦虑不会因为我们有坚强的内心,豁达的心态就会消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事情,也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不确定事件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
是的,焦虑不会彻底消失,我们只能跟它和解。
提及焦虑,下意识就会联想到那些负面情绪,和身体难受的感觉,其实这只是我们下意识的应对方式而已,并不是它本来的样子。
焦虑出现时,伴随着它而来的,除了有消极的想法,也有积极的想法,如果用后者去面对,就会抵消消极想法,把它变成我们的动力。
有位小伙伴说自己很喜欢看小视频,经常在看之前会想“这两天太累了,看一个放松一下,看完就关”,结果看了一个又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一般这个时候,她就会有些焦虑,如果是积极的想法,会认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再规划一下剩下的时间,该睡觉睡觉,该学习学习,毕竟明天还是新的一天。”
如果是消极的想法,就会认为:“完了,我陷在小视频里无法自拔了,我以后可怎么办?我接下来的任务怎么办?我这辈子算是栽在小视频里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积极的想法,将刷小视频带来的影响停在行为结束的那一刻;消极的想法,则将刷小视频的影响扩大到第二天、第三天,甚至自己会真的相信消极暗示,放弃当下的学习、工作,让人生走下坡路。
有位小伙伴说,樊登在解读《高效人士人7个原则》时曾提到:“刺激到反应,中间很大一个空间,那是选择”。
她说:“在面对焦虑的时候,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选择积极的行为。”
是的,不管当下处境如何,我们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
焦虑出现时,我们可以任消极想法蔓延,让负面情绪控制行为;也可以用积极想法来缓解,将压力变成动力。
而打破消极想法,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一点小行动就可以,一旦行动起来,你的想法和感受都会改变。
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曾说:“焦虑与人类同时诞生。而且由于我们永远无法掌握它,我们将不得不学会与它一起生活,就像我们学会了度过每一次暴风雨一样。”
这一生,我们注定只能与焦虑同行。
既然如此,何不勇敢一点,当它来临时道一声“你好,我们又见面了”;然后安静地看着它折腾,看看自己那一刻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抱抱那个深陷焦虑中的自己,告诉她不要苛责,不要讨厌,不要害怕。
糟糕的感受一会儿就会过去,接下来你依旧是那个棒棒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焦虑,接纳和拥抱这个人生旅伴,一起走完这一生。
作者 | 江武墨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