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会想,老师能够成就每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现,根本做不到。今下午做合格教师报告会,听着孩子和家长们言语中“老师为了教育学生,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很少”,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一位母亲,我会如何去做。
首先我现在想转变一种观念,我不是圣母,我救不了所有的学生,我也不放弃所有的学生,自然而为,再说了,学生的一生成长归根结底小初父母多陪伴,长大真的是靠自己的,核心懒惰,外力再如何也无济于事。而我大多数时候,把课堂都浪费在了很多无用的追问上,耽搁了上进学生,到底孰轻孰重啊?到头来,上进生不优秀,不用功生依然故步不前。
第二,我是母亲,我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中午老贾发了一篇文章《孩子,我可以宠你,但我不伺候你》关于中国很多家庭吃饭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或爸妈经常把牛肉面里的肉给孩子,扬言这是爱。所以很多这样的事堆积起来,孩子就认为是理所当然。接下里提到一种做法会更好:孩子,这份牛肉是爸爸的,如果你需要,我们可以再加,但你不能享受爸爸的这份。我们很多时候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的核心,其实他只是普通的一名家庭成员。这是看似无情实则最伟大的爱。曾看过日本一电视剧《女王的教室》,应该让孩子看到生活的残酷或不公平。作为老师、家长真需要多读书,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观点都是错误的,想想挺吓人的,其实自己在教学时都心惊胆战,怕自己的哪种观念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影响了学生的认知,但转念一想,我小学时的老师观念就一定正确,还不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体验更新结果?总而言之,还是自己思想更成熟一点,让学生接触的观念更超前一点吧!
一个月前吧,我在课堂上谈到鲁迅,刘子奇向我借他的书,我感觉自己看起来都费劲,但潜意识告诉我:孩子有时候还真不知道“费劲”,再说了,无非就是想看看,先让他看就是,或许有出乎预料的想象呢,今晚选了鲁迅的小说集,明天给他带去。
我发现老师得有“连蒙带骗”的战术,当你读到一本好书或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现象时,得学会夸大它的有趣程度,今天我提到最近在看的《知更鸟》,下课后,张铭“徐老师,我感觉你说的那本书应该挺好看,你看完了我能看看吗?”“当然可以!”我当时的回答是那样鲁莽,其实我应该再勉强一点的,让他有种感觉,哦,要看到这本书,还像也不是很痛快的事情呀,说不定能还好对待呢,哈哈,这老师心机真重。
今晚按照约定的计划看了40页。每天琐碎的事情冲淡了我很多计划,零零碎碎的倒是看,但还不是大家们习以为常的每天都有点墨水的滋润,现在把读书纳入到每晚的消遣中。事情再多也得挤时间看。在课堂上,我问到:哪位同学有看书忘了时间、忘了身边发生的事的情况?零星的举了几只手,我很欣慰。魏嘉这孩子现在的读书,先不论读的什么书,但读的水平之高,研究式读书;张铭,不用说,晚上妈妈睡的呼噜连篇,他不知觉间发现11点了;昨晚,恩可的妈妈提醒孩子赶紧睡觉吧,催促了好多遍终于上床了,结果妈妈临睡前依然发现房间的灯还亮着,被窝里蜷缩了一个读书的身影…
学生的成长在一朝一夕,也贵在长年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