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顺,所有客户对自己收到的衣服给予好评甚至转发朋友圈帮忙宣传,生活喜欢在一切顺利时给一棒,“人生大师”编的程序真好玩儿。
客户突发状况,定制好的衣服必须在17号收到,不到就取消,生产还有快递时间都非常短,加急加钱16号可以做好衣服,即使选择SF次日依然担心17号是否可以收到,好死不死16号傍晚衣服才能发出。一切已经发生时自己用了一个比较不光彩的“催快递”方法。
方法来源一笑话,打电话给某航空公司无人理睬,随机拨打英文服务很快解决。昨天傍晚得到订单号立即第一个电话催单,选择了英文服务被告知三个小时后再问。三个小时后20:00打第二个电话,依然选择英文服务,用英语表达事情的紧急和迫切性,客服人员用英语回答17号傍晚18:00之前可以收到,客服人员表示会标注优先派送。今天早上手机端查了快递发现到达时间是18号中午12:00点之前,随即打第三个电话,继续选择英文服务,这次的客服回答是18号中午12:00之前送到,听后内心是崩溃的,表达了自己的状况还提到了第二个电话的官方回答,客服表示会再次标注优先派送而结束这次通话。中午用自己的另外一个手机打了第四个电话,这次是用中文查询,被告知一定会在傍晚前送到,并且强调已经有人查询过了,最终下午15:11客户收到,比平常快三个多小时,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其实用这个方法真的挺“别扭”的,SF一直都是自己的首选和唯一选择,不管是客服服务还是时效性在中国都无人能比,说这么一个例子只是为了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态和最近所想所感。
迷上看时事评论,学习到《孙子兵法·军形篇》里的一个点对自己很有触动。原文是:“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其实原文的注解是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自己催快递事件的心态都完全依赖于“快递公司”万无一失,甚至投机取巧用了特殊的方法来确保这个万无一失,既未考虑过特殊天气情况造成快递延误怎么办,也从未给自己留有时间余地(催促生产),让自己可以提前一天甚至是半天发出而占据主动?所有的动作只是既定事实后的弥补措施,但凡一件事的成败寄希望于别人的万无一失或者“正常发挥”,这件事本身就是失败的,还好“幸运”。有没有感觉故意牵强附会的引用这个典故?其实还真有点,小到个人做人做事,大到公司决策,继而国家国策,假如一件事的最后走向寄希望于别人的拯救已经在失败的边缘了(救这个市救那个市),推测对方先失误而给自己争取更多胜的机会(政治环境)?
归根结底也不想说明什么,只是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还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的个人观点罢了,我这个心态是自我构建里的一个BUG,发现问题需要修补,修补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先为不可胜”,尽可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掌握主动权然后再说别的,既不要指望对手失误,更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的人性中。
(¦3[▓▓] 晚安,明天会稍微写一下接触到的HR维修员工和SF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