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的免费,都是“二段收费”
律师可以将其所从事的法律服务以“二段收费”的形式进行划分,第一段为“免费”且有吸引力,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的感受和建议是,抓到客户的痛点,点破但是不说破,即告诉他我的法律方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但是具体如何达到,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达到,是在客户支付费用之后提供的。第二段“收费”且合适,经历过第一段的免费回答以及咨询之后,就要进入到收费阶段了,在这一阶段,怎么收费也是一项技巧性工作,我的想法是,先为对方提供一个必须支付你时间的理由,以及以该理由进行的对比,例如为了这个法律方案我可能要花费4个小时,这4个小时对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开玩笑的说)其他律师可以赚4个小时的咨询费了。经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客户明白为了完成法律方案,你需要付出时间以及相对其他律师可能获得的咨询费的损失,基于此,客户向你支付费用也是必须的了(在客户心理上)。
对于自己的客户,也可以在签订的法律顾问合同中,只简单的约定需要履行的各项义务,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服务,例如合同约定,企业需要审查的法律文件需在1天之后回传,那么律师可以选择在当天回传,同时附有实践操作的法律意见书,让客户感受到意外的惊喜。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可以提前拿出类似的项目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等,让客户对项目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但是在实践中,要做的比案例更好,且通过服务逐步提高客户的期望值,让客户持续的感受到“幸福感”。
二、“鸡蛋理论”的应用
《富兰克林传记》中提到了一个应用“鸡蛋理论”的例子,即富兰克林向自己的政敌借了一本书之后,双方的关系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富兰克林称之为“让对方帮一点点小忙之后,对方就很有可能给你提供你想要的其他帮助”。简单说“鸡蛋理论”的实质就是“沉默成本”的一种变形,即投入的越多就越不想放弃,并为自己的不想放弃找了一个情感上面的借口-自己参与的就是比其他的更有价值。
结合我们律师所处的行业,律师运用这个理论的方式为多麻烦一下自己的客户,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是很了解的方面,可以多向客户请教一下,让客户参与到法律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即让客户有参与感,同时因为客户个人也为这个法律方案付出了努力,那么,在执行该方案的时候,客户的执行力度和效率也是不同的。
三、“虚拟投资”培养法律实践能力
“虚拟投资”是“得到”App中“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提到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指在自己的大脑中花1块钱购买一只现实中的股票,然后,设置一个期限(长期不关注这只股权的期限),并在期限到来后,计算一下该支股票的增长率,以此磨练自己的“长期投资能力”。
“虚拟投资”模型在理论上意味着:只要掌握了“虚拟投资”构成的脉络之后,就可以在大脑中获得任何想获得的部分“实践技能”。举个例子,就像律师从事的行业是法律,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律师处理的业务很少会涉及到公司并购、融资等法律行业中的顶端业务,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一般律师暂时是不会具备的。但是,如果能将公司并购、融资等业务的操作流程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虚拟模拟”,这是否意味着一般律师将会获得部分关于公司并购、融资的实践技能呢。如过可以的话,那么如何设计这个虚拟的实践模型呢,而且设计出来之后,我们的大脑如何对其进行模拟呢。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我初步的设想应该是,先找到“具体的实物”,虽然是“虚拟模拟”,但是关于模拟的对象一定需要具体,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大脑感受到一种真实。接着,套用现在已有的方案,并结合一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将方案所涉及的核心要素与公司进行结合;第三,实施方案中可能产生的各个细节进行明确,且“细节”越详细越好,因为真实的实践就是由细节构成的;第四,设定时间节点,监督方案的进程,而且要刻意的设定时间;第五,加入意外因素,各种意外因素全部加入,而且还有它们所形成的“组合拳”也要考虑到;第六,一开始的“虚拟模拟”走一个流程就可以,之后,逐步增加和丰富各个内容;第七,每周练习一次,并将其需要练习的部分分散在每天。以上就是我对“虚拟模拟”的构成和如何构建的看法,且我认为“虚拟模拟”的本质实际是“细节”,即让大脑分泌或形成与我们实践行为一样的一种“回路”或者“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