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我加入了一个运动群,每天锻炼打卡。熟悉之后,才发现其他人基本都是我的叔叔阿姨辈,他们每天早起锻炼,认真坚持,生活得有滋有味。
记得上次我们帮主说过一句话:“其实群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年轻人。”
事实上,他们现在都处于人生中最难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有忙碌的工作,还有各种应酬交际,但这半多年,我看到他们每天五点多起床,在我还没醒来之前,他们已经完成早上的打卡了。
是的,他们确实是年轻人,他们的心,比我们20多岁的人,都年轻。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就是这样,开心不开心都是一天,努力不努力,也是一天,怎么活,都是自己选择的。
没有在网上写文之前,我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身边的人都不理解。
现在认识的文友越来越多,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独,和自己一样喜欢写作的,大有人在。朋友圈每天都会被各种原创文章刷屏,从去年到现在,感觉自己的生活模式,一下就改变了。
努力在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原来这么多,我怎么敢有,一丝懈怠?
真正开始坚持追求梦想之后,我体会到了一种力量——活着的力量。
而生活,有了奔头,才叫生活。
02
阿城的小说《棋王》里,主人公王一生最后悟出了一句话:“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点东西”指的是精神追求,或许是兴趣爱好,或许是以前单纯的小小梦想;我们也知道,对于王一生来讲,“这点东西”,指的是棋。
但我们还是被他这句最朴素的语言感动了,因为我们真正活过,体会了生活的艰辛,知道了自己的平凡之后,才发现执着于梦想的不易。
在评价孙悟空的时候,我喜欢用一句话:“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真正长大的分界点,其实就是那个“自在”。
曾经大闹天宫,爱上层楼的我们,如今早已栏杆拍遍,孤单上路。
从学校进入社会以后,我们才突然惊醒,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被生活推着走,于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抛弃了成名成家浪迹天涯的念头,放弃了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梦想,开始追求稳定,努力考取之前我们并不怎么关注的公务员、事业编。
父母微笑着告诉我们:“稳定压倒一切,你还小,以后就明白了。”然后,我们也慢慢相信了。
其实,并不是进入事业单位才算进入体制,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体制,而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是逐渐被体制化的过程:起先你恨它,然后你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
于是我们开始忙了,忙着活,或忙着死。
03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打动我的,并不是安迪最后出逃了,而是简单的一句话:阳光洒在肩头,仿佛自由人。
这里的阳光,其实就是我们还没有丧失的精神追求,即便身体被束缚,但心灵仍然可以追求自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内心的那点小小梦想。
这么多年,我们依着爱着这部没有女主,没有特效,甚至全篇有些低沉的电影,并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励志,最主要的,它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深深触碰到了我们的灵魂。
肖申克,其实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生活在其中,也生活在了体制之内。我们跳来跳去,其实只不过是从一个体制跳到了另一个体制,而外面,还有更多无形的体制。
但生活中,永远有不同于大多数的存在,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了希望为何物。
例如安迪。他深陷监狱,却不自暴自弃,在身边的人都以适应体制为荣,以体制为生时,只有他坚持着希望,想做一只可以飞出牢笼的鸟。他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典狱长们洗钱,办图书馆,放音乐,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
这里,安迪其实不是一个自救者,而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他救赎自己,同时也努力救赎着身边的人,肉体,以及灵魂。
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爱《肖申克》,真正佩服安迪的原因。
因为《肖申克》告诉我们不要放弃追求,不要去刻意习惯,真正习惯了,就停止了思考。放弃了对生命形态的选择,一辈子,就只活在了一天里。
而认命,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04
之前有网友在论坛上,说读研挺无聊的,当初以为考上研究生就是进入天堂了,却不知,费了劲考进来,却过着跟大学时一样浑浑噩噩的日子,感觉颓废,又无奈。
越长大,越发现,梦想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的,人活着,当目标达成,还是要有新的追求。否则,拼尽全力,忍受寒冬严寒,我们苦苦奋战得来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怎样给自己找些追求,也是人生重要的课题。而这一课题,谁也帮不了我们,别人的人生,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探索。
唯有希望,唯有祝愿。
愿你勇敢地生活,有梦可以追。
愿你快乐地生活,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