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是个广东人。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一开始说着蹩脚的普通话,我跟他说,我能听懂粤语,要不你就说粤语吧。于是,电话的那一头,他说着广东话,而电话的这一头,我说着普通话,我们俩就这样在电话的两头用两种语言沟通着,没有违和感。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家沟通事情都不爱打电话了,用微信。微信里,你是喜欢发语音,还是敲文字呢?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敲文字,短短的如“嗯”,“哦”,“好”……长长的也有几十上百字的篇幅,反正我不嫌累也不觉得麻烦。有时候对方发了一句又一句的语音过来,我认真听完,然后一条又一条的敲文字回复。如此往复几个来回,对方后来也开始回文字了。
相比说话,我更喜欢写字。细想想,大概因为更追求一个表述的准确度吧。语音是方便快捷,但是嘴快,说出去的话有时候要么不够周全,要么嗯嗯啊啊的无用的语字多余。我希望自己说的话足够清晰简练,敲出来的文字就可以稍加斟酌修改好了再发出去。等回头再想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也便于查找。
语音,对我来说,大多不如文字来的好。只有一种情况,语音优于文字,那就是:语气。
文字虽然足够清晰,但它缺少环境,缺少语境,看不出感情。而语音,可以听出对方的心情,体察到当下的情绪。比文字后面发个图片要来的直接,真实。也只有这种时候,我才会发语音吧,不让对方误会了我敲的字。
今天一个同事在电话里跟我倾诉,他每天事情很多,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写总结。叽里咕噜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语速很快,内容凌乱。这大概也是我不爱语音爱文字的一个原因吧,嘴巴一张说起话来,特别容易跑的没边了,天女散花纷纷扬扬,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化作文字,归纳总结一番,说出来的10分钟的话大概用几句话就能写出来了。
特别能理解口若悬河又写不出来的人,其实他只是没找到方法。落笔看似难,也不难,有过第一次就会慢慢体会到,写东西是有规律可循的。当形成了习惯,用文字帮忙把关,会发现,生活变得更有条理了,每天忙碌的一切不再是一团乱麻。写到纸上就更清晰了,原来我做了这么多的事,这么有成就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