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工作、自己三方的矛盾冲突。
记得有一次去三明尤溪,我作为女性导师被邀请去给当地的妈妈们赋能,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坐落在半山腰上的一个茶空间。
在沙龙上有一个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老师,作为一名当代的女性怎么样才可以既照顾到家人孩子,也可以兼顾工作?她说我像这样给自己放半天假都觉得奢侈。
接着我让大家排一个序列:家人、工作、自己,你会怎么排?
大部分女性是不是都是先照顾好家人?然后有余力了去工作去赚钱,最后还有时间了就留给自己,留给夜晚的黑暗,大概只有刷手机的时候,才感觉真正的做回了自己?
不用去调查,我们也知道,80%的女性都是处在这样的状态。
那么,也许在未来还有一些不同的话,女性在赚钱和事业上花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她能创造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远远超过了家里的男人。
这时候还会产生另外一种心理。那就是我作为一个妈妈,我都没有尽到妈妈的责任,我都没有办法陪在孩子的身边,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内耗。
似乎妈妈这个词,在传统的定义下,被包裹住了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好妈妈”似乎是一个可以拿得出手、值得自豪的一个形容词。
女性为什么希望在事业上可以有所成就?除了也许有一部分因素是生活所迫以外,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价值感,有价值感在一些程度上也代表了可以做自己。
(二)家长只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最近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能性?
假设一下,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陪伴家人的时候,你在处理工作的时候,都可以自如的做自己。并且把它们化为生命中很宝贵的一部分。
然后去享受生命,活在当下。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包括曾经的我自己。都是身体在陪伴孩子,心无法和孩子连接,甚至很多人是身心都缺席的状态。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节奏洗漱、上学、玩耍、洗澡、睡觉。我们希望的是他们来满足我们的期待和需求,我们的关注点很多时候都在结果上,并不注重过程。
所以常常会觉得自己好累,好疲惫。似乎很认真很努力,但是总是有一些地方是差强人意,提起孩子的时候也是一脸的疲惫,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
如孩子不爱睡觉,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孩子不喜欢学习,孩子很调皮捣蛋。
却常常忘记了,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去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过程。
(三)我们始终都是有选择的!
你会知道,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选择要不要去享受生命,这是一个选择!!,选择就意味着自由。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当你在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时候,你进入到了一种心流的状态,非常享受和孩子的连接,被孩子爽朗清澈的笑容共振,被他们的真实感动,震惊于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发自内心的去看见孩子和孩子连接,让他们纯净的能量洗涤我们。
前几天,我带着女儿去户外,是在福州的金山公园,去参加一个老师的户外美术课。
那天阳光晴朗,冬日里的暖阳好像就要暖到心里去了,走在路上微风轻轻抚摸着脸庞。
老师铺好了垫子先给孩子们讲绘本,我就靠在旁边的大树上晒太阳,我听着孩子们积极的互动,激动和搞怪的表情,我感受到这个世间的美好不过如此了。
换做以前,我基本上就拿起了手机刷短视频,回信息,而无法专注和感受当下。
孩子们去公园里探险去了,于是我也在垫子上躺下来。当我躺下来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哇,真的太美了,湛蓝的天空,掉落叶子的枯枝,零星的树叶挂在枝头,旁边是茂盛的一团叶子。
就好像是一副美好的画卷一样,在我的眼前展开。我的脑海中冒出一句话:原来这才是生活呀。
我看到树叶摇曳在风中的样子,我跟随着它呼吸,吸气、呼气。
仿佛好像我和它融合在了一起,我和天地万物都在一起的感觉,有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和这天地之间万物是没有区别的。
我的内心十分的感动,眼泪浸湿了眼眶,我才发现原来活在当下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
原来我是如此的丰盛,只是我从来都不知道。
我看到当我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依然可以选择用我的方式去享受生命,为自己创造美好,美好一直在我的心中,她从未消失过。
我是有选择的,我瞬间就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活在当下,这四个字就是我要说的答案,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好好的陪伴孩子,去享受和孩子的连接,去连接孩子的纯净、天真、勇敢的能量,并且把这个部分透过呼吸融入到我们的身体当中。
然后我们带着这股能量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在专注中去创造自己的心流体验,在工作中去活下当下,就像稻盛和夫老先生说的:工作即修行。
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心即理,事上练。
我们要知道,生命是为你而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你而来。
最后请记住,我们是有选择的!!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