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火爆来袭,30位姐姐的精彩表现可谓百花竟艳。
与其他姐妹的惊艳亮相不同的是,伊能静选择了一首并非耳熟能详,动感十足的歌舞《你说要我爱你》。
这是儿子哈利原创的新歌,舞蹈也是儿子编排。伊能静带着儿子作品的首次亮相,信心满满又小心翼翼,风格迥异且成绩喜人。
在第一期节目录制后,伊能静给儿子写了一封感谢信,除了对选定儿子歌曲的笃定,信中更多的写到了儿子是怎样照顾米粒,让妈妈能放心地去做自己事情的细节。
信中写到:“从今天开始,不再叫你宝贝,我们是平等的彼此,你成全了我做自己,我也希望我能成就你独立自由。”
在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之爱子,皆是父母为孩子的倾力付出且不求回报。伊能静为儿子的付出,儿子懂得且理解,儿子愿意为母亲分担家庭的琐碎,甚至在事业上成就妈妈,妈妈心存感激,一定要非常正式地、由衷地,对儿子表达谢意。
伊能静与儿子哈利之间积极向上的母子关系背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的支撑。无论是实质的还是形式的,爱一定要有回应。
不只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美好且长久的感情,皆来源于平等以待。
2
我上小学的时候曾收到过一封来自我最好朋友的绝交信。信中字里行间的愤慨到现在我还能感受得到。
她说:“你来我家的时候,我爸妈给你买鱼、买肉、买虾,给你做鱼香肉丝。我到你家呢?西红柿炒鸡蛋。”
“我给你买悠悠球,你的掉地上摔坏了,就来玩我的,也玩坏了,到现在也没有赔给我。”
“我爸买了一联娃哈哈,里边6个。说好一个人三个。你一下全喝光了,我不舍得喝,就喝一个,凭啥临走了我还要分你一个?”
“你家太穷了,绝交吧。”
最后还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家太穷了,回信的话可以用我寄给你信的信封再粘好,改一改再寄给我。
是,这个我整个小学最好的朋友毅然而然地和我绝交了,很认真地。
她口中的穷,不是我家真的穷,而是在她眼里,她对我的好,我无动于衷,她为我花的钱,没有得到平等的回馈,有礼尚,没有往来。
而她对于朋友间平等以待的渴望,哪怕生气至极,也要用狠辣的语言告诉我,请你回信。用我给你的信封都可以。
然而,我没有。在小学生的意识里,没有绝对平等的概念。所以,我不知道我哪错了。所以,我用“我同意。”三个字抹掉了我和好朋友所有美好的回忆。
陈果曾经在课上说:“在朋友的关系当中,两个人应该都平等,相互扶持,没有主角,没有配角……”
人与人之间相处,贵在“处”这个字。马斯洛需求里,社交需求是心理需求层次中最基础的。每个人都有交朋友的欲望。在“处”朋友的过程中,平等以待是交朋友的前提。我付出的所有你都无动于衷,那抱歉,我不欠你的。
3
有多少人,相信门当户对才会有好的爱情和婚姻?小两口双方的家庭能够在家庭观念、家庭环境、家庭付出方面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一个状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那拥有好的爱情和婚姻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彼此平等的付出。可能一方付出的多一些,另一方付出的少一些。
但如果另一方不付出可以吗?
可以。但是会出问题。
海豚公主张靓颖和冯轲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场被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婚姻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一触即碎的覆灭。
张靓颖在演唱会现场上向冯轲求婚,想结束九年艰难的爱情长跑。冯轲没有立刻答应,考虑再三,最终选择和张靓颖在一起。
张靓颖作为冯轲签下的艺人,这么多年为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一纸解约张靓颖放弃了一切有关于冯轲的爱情和事业。
张靓颖想要爱情,并为之排除万难,付出一切,冯轲付出的,让张靓颖以为那是爱情。两人欲望的天平不在一个维度,更谈不上平等,最终,曲终人散。
相反的,在很多人看来,霍思燕和杜江的结合是一个不太平等的组成。因为霍思燕要和杜江在一起时,比他的名气大,而在霍思燕看来,杜江是霍思燕的偶像。在她的心里,二人是地位一样的艺人。
所以,二人在互相喜欢与崇拜中建立了难以打破的平等关系。婚姻甜蜜又幸福,孩子嗯哼优秀又懂事。
4
我们愤慨于父母养育成人的孩子,留学读博10年不肯跟家里两个身患癌症的父母有一丝丝联系。父母前半生的付出,应该换来下半生子女的回报。
我们困惑于婆媳关系这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但婆媳俩如果能够做到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付出,彼此温暖,才不至于一个失望,另一个更失望。
我们焦躁于二胎如何养的各种问题,请教专家,不如请教自己的内心,有没有一碗水端平?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孩子也不例外。很多孩子只记得父母对自己的不好,记不得对自己的好,就是因为,他们经受过不平等。
有人说,世间哪有绝对的平等?尤其是感情。与其纠缠于我是否得到了平等的待遇不如好好享受感情里的人间冷暖。
是的,人间值得,因为我们有各种美好的情感。情感不能复制,不能丈量,更不能放在天枰的两端好好地称一称。
那也要用心中的爱平等以待,如果不能,那么也请尽量平等以待。
要对别人给你的付出有所回应。
如果你对别人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
请,忘了你曾经的付出,
因为,世间能力尚且守恒,你的付出终会有回报,只是迟一些。
世间美好,请,平等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