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学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小梁在日记中写到。
“我特别希望能够继续读书,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的支持与帮助,将来好好报答你们,也会帮助那些象我一样的农村娃,让他们读书。”朴实的话语间,孩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小梁(化名),山西灵丘县落水河中学的学生。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已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小梁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都已经年过七旬,体弱多病。由于家庭贫困,小梁曾经多次犹豫是否辍学打工。但学校对他有无穷的吸引力,也是他的希望所在,小梁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班里是第九名。他说:“我要读书,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像这样面对困苦依旧满怀希望、期待的孩子,在960万平方公里上还有很多……
重返校园的楠楠
楠楠(化名),7岁,现就读于甘肃省会宁县韩家集乡中心小学。作为乡村留守儿童的一员,楠楠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2011年,父母离婚后,她跟着父亲生活。缺失的母爱只能在奶奶的关爱下填充。身体向来就不好的奶奶常年吃药,不能干重活,农活就全靠爷爷一人扛着。父亲为了楠楠的学习费用、一家的开销和奶奶的药费到处奔波劳累,但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本应拥有无忧无虑童年却遭受着生活的拮据,无奈之下楠楠被迫辍学了。“我想去学校,我想老师和同学们。”在探访时,楠楠拉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仿佛看到了希望。
2015年4月,她得到了希望工程“1+1”一学期资助资金,重新回到了课堂。楠楠觉得特别开心,也更加努力,这次期中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五名,老师和同学都为她高兴。可是楠楠说却不满意:“下次我要考第一,有这么多人都在帮助我,我要考个第一让那些帮我的叔叔阿姨看。”
28年前,“希望工程”开始了
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实施“希望工程”,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28年前,一个8岁女童的“大眼睛”望进了千万人的心里,让“希望工程”被大家熟知。
希望工程我们一起助力
“希望工程”28载,有多少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重拾了希望;有多少贫困山区教育为之变化,有多少贫困孩子的命运为之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汇聚的爱心正在传递……
关于“希望工程1+1”项目
虽然从2001年开始,国家已经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等优惠政策。但是,广大农村孩子的求学路途之艰难,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农村,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迫辍学打工;加上大量乡村学校被撤并,路途遥远艰难,很多孩子不得不寄宿在学校。生活的重担、上学需要支付的交通、住宿和伙食费用,让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