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非家”第二节学习小结2017.11.3
这节课主要是对“杂阿含经”285经的学习。这篇经文通过记录佛陀对众比丘讲解他是如何在独一静坐,精进禅修,通过如理思维,从正向及反向各推出缘起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从而让我们明白各种因缘和合,以及生命中无常的恒变规律。
学习收获:
1. 学习经文时要擅于观察文章中所处的环境,以及背后的一些现象。通过经文,我们知道,佛陀的证悟也是用如理思维即正思维去指导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并且不断地较正。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一个理论能生成并向诸比丘宣讲,特别是像佛陀这种有大智慧的人,一定是经过反复推敲论证的。
2.向佛陀学习,我们要经常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用如理思维来思考,整理日常的行为,观念,不断精进,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才能不被困在当下,在一些思维的节点上得到突破。但同时也要对自己有耐心,意识到前行的路途必然漫长,学习佛陀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3.任何的果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佛陀用了灯明是因为灯油,灯芯和合来做类比,只有不断地往里面添油,加芯,灯和才会持续明下去。一旦少了名色(物质)方面的添加,即不再添油,加芯,即无法继续。人世界的因缘也是如此,如果在缘起十二支里的任何一支不再继续抓取,放下,那么,这种因缘而起的苦就会灭。这对于我们反思自己苦恼的来源,为什么会苦恼,因为什么缘故而苦恼。先从内因,自己的原因来分析,再来看外缘,自己结了什么样的缘,这样会容易找到苦恼的真正根源,而只有找到真正的根源,才能逐渐从这份苦恼中解脱,出离出来,而一旦出离,自己的生命就打破了一个惯性,从而也就解开了一个束缚。当然我们也要时刻反省,检验,用如理思维来指导自己,避免由一个执取和束缚跳入另一个执取和束缚。
4.缘起十二支是佛陀悟得的真理。几乎世间的一切变化形态都可以用这个缘起法来解释。(无明)因为对生,老,病,死的无常现象,以及所依之身的生灭变化,不能了解到它们的本质;(行)因为无明,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有意义正方向的指导,只依附于自我感受的存在,也这个自我,往往是单一的,独存,感觉上永恒但同时也是无明的,所以对自己的日常的过患行为上并不自知;(识)而自己的行为或是日常的所见所闻是往往会在意识上留下痕迹;(名色)沿着这个意识,将不一些不知是好是坏的生命的物质上不断地向上添加;(六入处,触,受)就必然产生味着,顾念,心缚;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爱憎情绪(爱),并在这个情绪地引领下执着地抓取(取);有了取就必有(生),而有生则必有(老死);然后又进入下一轮的无明。无明的生命就是这么可悲,所以这也是佛陀悲叹人世间会陷入苦难的原因。而如何破这个局,就是佛陀所说的破无明,破掉自己的不自知,提高自己的认知,升级自己大脑的操作系统,那么,对世间的现象,可以由浅入深,用自己的一些如理思维,正思维来指导,就能够分析,并做出必要的取舍。然后再给自己一些耐心,不断反省,精进,推敲,打磨。君不见,佛陀也是这样过来的。
5.通过这一章的学习,看到了自己生命轨迹中的因缘和合(缘起十二支),意识到破无明,打破生命惯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方法论呢?佛陀也给了: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多跟好的老师接近; 多读原经,好书并常复习;用正思维,升级后的思维去分析,推敲问题;并时刻提醒自己,将这个原则贯穿到自己的行为准则中去。那么,我们必然离无明越来越远,或是说,离低级的错误越来越远。
6.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今早四点醒了,想着“心住非家”里提到的“味着”。睡眠,对舒服的被窝的眷恋也就是一种“味着”,而我心里想着昨晚学习的这一节原经,念着要起来温习,写小结,写心得,于是去掉这份“味着”,起床读经,码字。去掉了一份当下不想要的“味着”,用如理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人生就多了一份自己的时间和精进,离真正的精神自由又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