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三天班,就又遇到清明节放假三天,虽然一上班就忙活,但是这样休息的节奏还是非常爽的。
第一天,肯定是去看望二姑。我们四口人一起去的,二姑听到声音,从卧室出来,边开门边大声问着:“谁来了?”那笑容,如同春花一般灿烂。表姐说你们看我妈笑的,都收不住了。
中午不出去吃,来之前我们提出来吃饺子,两种馅,韭菜鸡蛋虾仁馅和黄瓜鸡蛋虾仁馅,我们负责买虾仁,夫人负责和馅,表姐和面,我负责洗切和擀皮,夫人和表姐包。
二话不说,脱掉衣服就干起来。一共包了一百三十多个饺子,皮薄馅大,七个人吃。二姑食欲不佳,只吃了几个饺子,我吃了十四五个,夫人和表姐各吃了十个左右,剩下的八九十个饺子女儿、兵、表外甥三个人包圆儿了,一个没剩下。看来,这饺子是真好吃。
夫人煮饺子还没有上桌,韭菜鸡蛋虾仁馅的饺子就快没有了,我赶紧给她夹了四个。当时只顾着忙活了,忘记拍个照片了,也忘记给二姑拍个照片了。别看她吃的不多,但是心情愉悦啊,让这个吃,让那个吃,一直都是高兴的。
第二天,我俩约定去白虎涧爬山。
既然没有别人,那我俩时间上就可以随意一些了,磨磨蹭蹭,十点半才出发。导航预计66分钟(32公里,有点慢),实际上我们用了一个小时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距离景区停车场一公里多的地方,然后最后的一公里多进到停车场,用了一个小时二十多分钟,怎么说呢?就是人太多了,车太多了。这里没有公交车,来这里的都是开车来的。我从来没见过这里这么多人过,也从来没有排队停车这么久过。
既来之,则安之。刚开始我还想让夫人用我的公园年卡进,然后我用我的优待证试试能不能优惠?结果优待证没用(北京的优待政策落实的比较差),公园年卡节假日不能用,我俩花了120买了全票进入的,有点亏,因为这里不值这个价,至少这个时候的风景不值。
人太多了,我们俩还是按照之前的“一线天”路线走,那应该是游人最少的路线。因为人多,因为少雨,上山的路面都是厚厚的黄土,没一会就弄得裤腿和鞋子都是土。越往上走,人越少点,毕竟一线天有点危险难度,老年人和小孩是不适合攀爬的。
一线天也在改造,估计景区也想把这里全部用钢架台阶代替,已经焊接了一二十米。上面,之前我们来的很多次,地面都是潮湿的,这一次,却都是干土,特别滑。可能是为了用钢架台阶代替,好多原来插入石壁的钢钎子被拔了出来,让石壁上的铁链更加松弛,再加上前面攀爬的人偶尔蹬落的石块,让攀爬难度加大很多。然后还有不时有从上面下来的人,让这一段的攀爬更加困难。
也不知道是攀爬的条件更差的原因,还是口罩病对我的影响,我真的觉得这次的攀爬困难多了,上去后竟然有点血往下走,差点晕了,那种晕厥的感觉有点像去年在焦作的那次,好在没有真的晕倒,但是听夫人说我当时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
后面都是下山,经过曲曲折折的“八十一洞”,经过一部分“十八潭”,十八潭里水少且绿苔多,完全不是从前清澈见底的干净感觉。
我们是下午一点多点从停车场出发的,是下午三点四十多回到停车场的,用了两个半多小时的时间,花了120块,爬了一座“野山”。因为我们爬的这条线一直都是没有完全放开的,加上景区道路铺设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大部分道路都是原始的土路。“一线天”道路更是只有一道铁链支持的原始山石状态(钢铁梯子架好,还爬不了这种原始状态的“一线天”了)。
我感觉,这次的白虎涧之行,是我这么多次攀爬白虎涧最困难的一次,看来我要加强自己的锻炼了,这种状态可是没办法继续以后的旅行大业的。
从白虎涧出来,我们直接去原来家那个小区周边吃饭(夫人还有好几个饭店的储值)。一碗刀削面,两个小菜,一根鸡腿,一个肉夹馍,夫人点的有点多,两个小菜都只吃了一半,肉夹馍还剩下一点,我俩都吃撑了。预约了六点五十的龙街电影院的《沙丘2》,时间还早,就在我们原来家的小区里逛了逛。
小区中心部位重新铺了新地砖,早就应该换了,其他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小区的绿植还是比我们现在这个小区的绿植多得多了,环境感觉就舒服多了。
晚上去龙街看电影,第一部没啥印象了,所以2就看得云山雾罩的,但也享受了假期的休闲惬意。
第三天,夫人想吃菠菜馅饺子。前天晚上回家的时候买了一大捆十来斤老菠菜才五块钱,今天给做了。那还不简单?只要是有时间,这些都不是事儿。
我先刷了三双运动鞋。夫人把菠菜都择了焯水,我负责切好、攥干,她炒鸡蛋、和馅,我负责和面、揪剂子、擀皮,她负责包,两个人分工负责,没一会儿的功夫,109个皮薄馅大的饺子就包好了、煮熟了,面和馅都正好,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有一部分我让夫人加了海米,我喜欢吃,我还是觉得有海米的饺子更香。煮了五十多个,剩下的都直接冻起来了,怎么着都吃不了啊。
洗几锅衣服,下午我再去按个摩,夫人护个脸,三天假期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