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觉得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复旦大学一位患乳腺癌的教师于娟,自知时日不多,忍着病痛,像写论文一样,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在病床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我,更是心有戚焉。
她写到:“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她在自身遭受病痛折磨时,还能想到“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都要帮他们免受相同的痛苦,令我很敬佩。可惜于娟最终还是离世而去,留下了《为啥我得癌症》一文,发人深思。
生病以前,出门就是上车下车、开会办公。以前网速较慢的时候,我会先下载所有需要阅读、批示的文件,上车就拿出计算机或手机一件件处理。既感觉不到春夏秋冬的变化,也感觉不到与他人之间的接触。我觉得运动浪费时间,而且长期睡眠不足,必须依赖咖啡因提神;看起来神采奕奕,其实心理严重疲劳;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笃信:我可以起床到入睡,百分之百的投入工作。有的人会放空、发呆之类的,我却是忙成了习惯,脑子里时刻都在想着什么事该怎么处理,一秒钟都停不下来。
一位层曾经拼命工作,之后久病康复的朋友曾提醒我:“每个人的有效时间都是一样的,年轻时透支了,以后就没有了;年轻时别太累,才可以细水长流。”当时,我并不是很认同那位朋友的看法,现在却饱尝压榨身体的苦果。我劝谏大家,养生和追求事业,这俩件事情完全不冲突的。对创业者来说,你未必能达到标准的健康要求,但至少应该要求自己能及格。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每天多花十几分钟运动、多睡一个小时,会让自己更有精神,心情更好,绝对不是“浪费了一个多小时”。
其实,保持效率和维护健康是一回事,一个人并不是只能在工作狂与隐退的养生中二选一。如今你在问我,我的建议是:凡事没有绝对,掌握平衡不过度。尤其奉劝年轻的朋友,睡眠、饮食、运动、压力、正面思考,老年人或者已经生过病的人最后达到八十分,中年人七十分,即便年亲人也至少需要及格。在这个前提下用最大的效率,努力工作、成长。以健康换取成功是不明智的,也无法持久!
在重新认知工作和生活后,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对身体不合理的压榨,更是下决心要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相信身体给出的信号: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想大小号就快去,别傻了,接受身体的信号不代表意志力比较薄弱。眼下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是,我必须用一种崭新的方式重返生活。
很多年前朋友就跟我年轻时一样,一心专注工作,甚至错以为工作与养生只能二选一,认识了郑医生后,厘清了我不少似是而非的健康观念。他说:“不必要求每一项都做到一百分,那不可能,而且会增加很多压力。”
说起来很秒,肉脊椎消退了,我的心境也有很多转变,很多过去在乎的事情,现在也无所谓了。或者应该倒过来说,是我的心境转变了,所以肉脊椎也消退了。总之,身心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这在我身上是十分明显的。最奇妙的是,当我不再坚持“一定要怎样”之后,生命中的活水就哗啦啦地流动起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缘分也一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