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了一本讲死亡课程的书籍《相约星期二》,同时也看完了它的电影,是大学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得了ALS(渐冻症)后,直到教授去世,他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每周二都来拜访他,根据交谈的内容编成了本书。这本书就像是一门死亡的必修课,教会了很多我在大学里不曾学到的知识。课程的大纲有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情感、衰老的恐惧、金钱、爱、婚姻、文化、原谅、完美的一天、道别。总共14节课,每个星期一节,算下来差不多三个半月,也就是刚好一学期。每节课都会学到一些东西。
- 世界
- 学会给予爱并接受爱(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 自怜
- 稍加限制,每天就几分钟的伤心,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
- 遗憾
- 大部分人都陷于无尽的琐事(我们的文化:事业、家庭、赚钱、偿还贷款、买车、电视电影、手机、花边新闻等),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我们自己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爱护)
- 死亡
-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珍惜现在的生活(向死而生)
- 每天审问自己是否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
- 不要生活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欺欺人的事
- 不要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略了周边的世界(精神世界 )
- 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并不高于自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
- 家庭
- 当生病了,会有一个始终关心、形影不离的可以依靠的根基(金钱和名望都办不到)
- 如果想体验怎么对另一个人承担责任,如何全身心地去爱的话,就应该拥有孩子(即使付出惨痛的代价,先于他们离开这个世界)
- 感情
- 直面它,全身心的投入,才走得出来
- 衰老的恐惧
- 衰老不是衰败,而是成熟
- 如果一个人总想着变年轻,这反映了他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
- 接受衰老,并自得其乐,享受每个年龄时期生命赋予我们的每个历程
- 金钱
- 生不带开,死不带去,不要太过于重视物质生活(越多的金钱、财富、商业行为),而应更注重精神世界(爱、善良、温柔、朋友间的亲情【后退一步的发问】),够用就行
- 给予他人应该给予的东西(时间、关心)
- 把自己献给爱、社区、能给予自己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 保持一颗坦诚的心面对社会(不要炫耀,对于上层,他们依旧会看不起你,对于下层,会妒忌你)
- 爱的永恒
-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敷衍,不带任何兜售、利用或想得到回报的动机和心理
- 生活中应该有许多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
- 婚姻
- 问题:过于自私无法和别人建立恋爱关系,要么亲率的走入婚姻殿堂,然后又匆匆地逃离。不清楚要从伴侣那里得到什么
- 通过婚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 如果不尊重对方、不懂怎么妥协、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关系就会有麻烦
- 文化
- 我们只有受到威胁时才会变坏,这威胁来自文明社会的经济制度,因为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会担心失去他。当收到威胁时,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视金钱为上帝
- 建立自己的文化准则。小事要遵纪守法,如不去闯红灯、不会光着身子溜达;但是大事要自己选择,比如如何思考、如何评判
- 不去逃避现有的文化,要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
-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 原谅
-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
- 不应该陷入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 原谅自己和别人
- 完美的一天
- 最困难的—————和生活讲和
- 死亡虽然终结了生命,但是没有终结感情,你创造的爱依旧存在于每个你给予过的人的心中
- 爱是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 道别
- 不要受商业价值观的诱惑
- 去倾听你所爱的人的话语,就像是你最后一次倾听一样
- 生活没有来不及这词
看过书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 最关心的是什么?
- 信仰是什么?
- 有没有知心的朋友?
- 为社区贡献过什么吗?
- 对自己心安理得吗?
- 想不想做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最近在研究NPL,顺便做了一个《相约星期二》的词频统计,结果如下【关键词,出现次数】:
[('莫里', 469), ('我们', 235), ('一个', 207), ('他们', 170), ('自己', 123), ('没有', 115), ('什么', 106), ('知道', 101), ('生活', 80), ('星期', 75), ('感到', 69), ('现在', 69), ('这么', 63), ('这个', 59), ('眼睛', 58), ('那么', 57), ('米奇', 57), ('起来', 57), ('怎么', 57), ('如果',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