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初新换了室友。新室友比原来的开朗活泼一些,想法源于交流和思考,在和他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和原来的室友不一样的地方。
正如那句:没课的时候我们像张海迪瘫痪在床上,有课的时候我们像霍金瘫痪在椅子上。虽然这句话多有不敬,但也是生动形象。晚上没事,我们俩也会瘫在椅子上,侃一侃。那天聊到了将来的打算,他说他将来要去美国读MFE,出来做Quant。我说我继续读Master, 去做程序员。他问去哪,我说美帝……
过了几天,他一开寝室门就跟我说,我觉得Quant不太适合我,阐述了一堆道理后,他说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去做股票分析师的。我回头想想,蹦出几个字:学学英语吧。我不懂金融,也只能凭经验说出这种放之四海皆通的建议。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聊天中,我发觉他可能是要成为一名会做菜的、会经商的、会编程的、会金融的游戏公司的运营人员,地点也由美帝发展到了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各地。有些人读到这里会说:你这不埋汰别人么,有理想还不好。也有人会说:诶,这不就是天天打嘴炮的理想主义青年。但是我想说,还请继续往下看。
我发现他并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句就完了,他的确在初步践行这些理想。他学着给女朋友做菜,努力赚GPA,找学长问出路,也去学习一些有关于编程的东西。但是!本文是告诉你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于是,让我说一下我看到的结果。理想太多,分散了他的注意。理想太多,后路也就这样铺下了。你会偶尔看到这种情形:“我去给香港某公司发了一下cv” “不是去美国吗” “哦我觉得去香港也行”。 “我去学学运筹学” “昨天我给你的编程题怎么样了” “哦哦,做了一点”……你不得不承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纵使你对世界充满了兴趣,也要sort一下,然后按Priority分配精力。三分钟热度不可取,没有热度就早早进入了养老时期。这个力道,还得诸君自己把握。人是懒惰的,当你给自己留下多条后路时,你便已经失败了。每一个都可以称作目标,理想,那么这种理想不要也罢。
再看看我的另一个室友,我自叹不如。大一开始便定下了美国top20目标,虽然我个人并不看好生物学,但是人家的一番努力我也是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可以说,在他的影响下,我还是没有过分偏离正轨。他的理想很明确:1.做教授 2.当高中老师。没有多么宏大,但却很伟大。每一样他都时刻践行着。现在他在宾大读书。
理想不能太多,打个飞机也要有个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