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一部电影的方式,除了一遍又一遍地观赏它 ,你还可以写下观影的感受和思考,就像宫崎骏关心十岁小女孩的成长,就为他们拍了一部《千与千寻》一样。我的意思是,你也可以创作点什么,这种创作虽然没有宫崎骏的那么伟大,但足以让你收获更为丰富的体验。
1 神隐“隐”于世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千与千寻》的影评,我根本意识不到,这部电影竟然有很多东西我都选择了视而不见,比如说,电影的名字。
《千与千寻》的原名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不知为什么,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后,“神隐”一词就“隐”匿不见了。就像汤婆婆夺去荻野千寻的姓名,只留下一个“千”字一样,我们保留了“千与千寻”,其他的东西观众必须自己去电影里寻找。
于是,我们就看到手捧鲜花的千寻蔫蔫地躺在后座上。不管父母怎么安慰,千寻还是一百个不情愿:新学校再漂亮,还是以前的学校比较好。
千寻一家要从都市迁到乡下,爸爸已经找好了搬家公司,一家人轻轻松松驱车前往新家。一路上,爸爸妈妈兴致颇高,千寻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也难怪,“第一次收到的花就是送别的花”,想想心里就不好受。对千寻来说,这次别离算得上她人生道路上最重大的问题了,如果她没有闯入那个异世界的话。
闯入那个奇怪的世界纯属偶然——爸爸选错了路又不愿意走回头路,直到差一 点撞上那座”两面神”。我们很难判断,千寻一家是在哪一刻跨入那个灵异世界的,进入隧道的功夫?还是穿过公园走进那个空无一人却香气四溢的美食一条街的那一刻?抑或是爸爸妈妈没有付钱就开始“像猪一样狼吞虎咽吃着客人的食物”的时候?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千寻恨不能所有一切不过是一场梦:爸爸妈妈真的变成了猪;来时碧草如茵的公园竟成了一条宽阔无比的大河;还有从船上飘下来的一张张面具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的手怎么变透明了?
无论如何,跟以前那个世界相比,这个世界的问题就不是“比较不好”的问题了。
千寻一家“神隐し”了。
神隐し(かみかくしkamikakushi)就是“被神隐藏起来”的意思,多半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在古代的日本,每当有人家小孩无端失踪,遍寻不见的时候,人们便判定“神隐”现象发生了,认为小孩应该是被神祗、天狗或是怪物给带走了。
日本有很多关于“神隐”的民间传说,最为有名的要算浦岛太郎的故事了:年轻渔夫浦岛太郎因救神龟而被带到龙宫游玩,几日后回到现实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这个故事大有我们听说过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意思。
除了儿童以外,成人也常遭遇“神隐”,如千寻的爸爸妈妈。村上春树曾写过一个短篇《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收录在他的《东京奇谭集》中。在这篇小说里,一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去看望患有焦虑神经质的母亲,回自己家时,竟在楼梯间神秘失踪,二十天后,他又神秘出现在距离东京好几百公里远的仙台站候车室。被问到消失的这二十天发生的事情,他却毫无记忆,如同千寻的爸爸妈妈对自己被变成猪这事一无所知一样。
这是“神隐”的一种可能结局:平安回家后却遗忘了整个过程。
而对千寻来说,是否记得整个过程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走出这个”神隐”世界,尽管还是紧抓妈妈的胳膊不放,千寻已然不是以前那个懒惰任性又娇弱胆小的小女孩了。
2 汤屋妖怪众生相
记得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时,就被小玲指着千寻的那一声惊呼——“有人类诶”——给惊到:明明自己长着人类的模样,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后来我才了解到,小玲其实是一只白狐。她本来应该是大眼睛大嘴巴,身材粗壮,个子矮小这种不讨喜的样子,据说后来被作画导演安藤雅司改成电影里很有女人味的样子。
不管怎样,虽然一开始是因为锅炉爷爷的炭烧蝾螈才勉强向千寻伸出援手,但她后来给千寻提供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鼓励和帮助,成了千寻在汤屋最好的朋友,是一个犹如姐姐一样的存在,而且她还很有梦:“我总有一天要去那个城镇,我一定要离开这里。”
另外,长了六条可随意伸缩的路飞胳膊的锅炉爷爷,样子好凶,可是真的很慈祥也很善良。
被变成小老鼠的坊宝宝连路都不会走,模仿千寻踩死虫子以及破除厄运的动作却惟妙惟肖,能不能不要那么淘气?
还有,说好的把千寻的爸爸妈妈变回人类的 ,临了汤婆婆又拿出新的规定,汤屋所有的妖怪齐声说:“切——”以示抗议,场面温馨又有爱。
妖怪难道不应该都是汤婆婆那样子的吗?难看,贪婪,残忍又冷漠,把人变成猪然后给吃掉,还威胁千寻要把她变成煤灰。
可这里的“妖怪”好像更有“人性”。
事实上,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妖怪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邪恶,或者说,妖怪的善恶也具有两面性,并不绝对。而且虽然妖怪和人类分属不同物种,双方相处起来十分困难,如千寻初到汤屋,就遭到汤屋几乎所有妖怪嫌弃,但互相结交并不是什么古怪的事情。在《镰仓物语》中,幽灵和妖怪能与人和平共处,甚至人死后提出幽灵申请,还可以选择做妖怪。
据传岛内妖怪种类多达六百多种,日本因而被称为“妖怪列岛”。河童算是最为有名的妖怪之一,河童个子不高,身背龟壳,手脚长蹼,头上毛发旺盛,尤其正中间那个椭圆形的圆盘特别显眼,那就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旦缺水严重,生命就有可能衰竭。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妖怪叫“大天狗”,他身材高大,长着双翼、红脸、大鼻,法术高强,多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汤屋老板“汤婆婆”就是根据这一形象来塑造的。
《千与千寻》中其他妖怪也同样令人着迷,比如,锅炉房整天叽叽喳喳,爱跟锅炉爷爷吵架的小煤灰们;汤婆婆房间内三个跳动的人头,据说是日本民间名为“五体面”的妖怪;还有那个面部贴上一张戳了几个黑洞的白纸就出门的“无脸男”,他的原型可能是一种日本蚕虫,它们貌似有脸,但在“脸”下,有一张藏起来的嘴,吃起叶子来,“沙沙沙沙”嚼个不停。
水木茂在《妖怪天国》里谈到妖怪的由来:“听到那声音,就会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那里……你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去幻想那东西是什么模样,虽然看不见,但你就是直到确实有什么东西在那里?来自个体遭受到监视或威胁的恐惧和直觉,妖怪就是这样诞生的。”
3 认识你自己
看过《千与千寻》的人,一定会对汤婆婆抹掉“荻野寻”这三个字,只留下“千”字的那个场景印象深刻——这么好的”涂改液”,能不能给来一打?
“本来她叫我小名也没什么,虽然我跟她不熟,可谁叫她是汤婆婆呢,我爸爸妈妈还在她手里,指望她给变回人类呢。 更何况,我看过《辛普森一家》的 ,片中,丽萨告诉巴特说,‘名字并不重要,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我也深以为然。
可是,等等,我怎么听白龙说,名字被她窜改后,我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且,她让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如果真是这样,她让我做坏事怎么办?,我可不想成为一个坏小孩。
而且好像宫崎爷爷也说过,’改变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会改变别人称呼他的方式,更是一种完全控制他人的方法。‘
可是我又不能不答应她。
对了,就让她叫好了,但我一定得记住,我的名字叫’荻野千寻‘。白龙说,这个方法有用。
不过呢,改名字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改天让丽萨看看我主演的这部电影,她会改变看法的。”
当然,这并不是千寻真实的心理活动,不过,记住自己的名字对千寻很重要,这可是事实。因为它不仅决定千寻能否带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同时也暗示着她能否找到真正的自我。
千寻的原型是宫崎骏一个朋友的女儿。
宫崎骏在新宿有一座山间别墅,每年夏天,他都会邀请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来玩。那些时候,他观察到被家长拽过来的小朋友的样子,懒惰,任性,对家长爱答不理还总是不耐烦。因为好奇“生长在这一世界里,她能够在她的余生保持那种状态吗?”他就萌生了为她拍一部电影的念头。
至于宫崎骏为什么要把千寻一家”神隐“起来,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日本民俗学者小松和彦的解释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他认为,“神隠”这个词不仅有黑暗悲惨的意蕴,同时还有从痛苦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而感受到的柔和、甜美的一面。
这也恰是电影的主题之一。
迷失在异世界里的千寻虽然一开始有白龙给指点迷津,但锅炉爷爷拒绝为其提供工作还是有点出人意料。本以为,锅炉爷爷不但收留千寻,而且还把自己毕生所学魔法倾囊相授。千寻经过勤学苦练, 练就了一身超强魔法。随后她与白龙双”魔”合璧,终于打败汤婆婆,把爸爸妈妈带回人类世界。
简直又一个笨拙少女逆袭成功的故事。这也是典型的西方式自我成长路线。
但宫崎骏电影镜头里的成长就是一段顺其自然的旅程:千寻不得不去找汤婆婆,她必须寻求一份工作,不管它有多苦多累——并不是为了赚大钱,她只是不想被变成家畜或煤灰之类的东西,还有,她想救回爸爸妈妈。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对千寻来说,如同记住自己的名字一样自然而然。
她帮又脏又臭的“腐烂神”洗澡,还治好了他的顽疾;为了救白龙,她决定搭乘没有返程的电车,只身前去拜访跟汤婆婆一样可怕的钱婆婆,奉还印章并求得她的原谅;从一开始为无脸男留门,到最后帮他找到归宿,千寻不仅仅慰藉了无脸男的孤独寂寞,而且还为这个神隐的世界铲除了一只饕餮;最后,千寻看破魔法,拯救了爸爸妈妈。
“我真正的名字叫做荻野千寻”,千寻告诉钱婆婆。
名字还是原来那个名字,千寻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千寻了。原来的荻野千寻,那个缺乏独立性的自我,属于过去的老家和朋友,片头搬家以及与汤婆婆签订合约的过程都反映出她的遗弃感和迷失感。而在神隐的世界,面对各种困难,千寻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获得了“社会性的再生”。我们很难说,后者才是真正的千寻,或者千寻终于找到真正的自己。“认识你自己”是一个需要反复评估的过程,因为自我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不积极行动,你仍有可能失去自我,甚至自我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