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经历都是弥足珍贵,都是对当下生活态度的体现,也是对自身未被发掘之处的描绘,更是现在的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一切皆有缘由,今日只因,必结明日之果。
朱光潜先生言: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
“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径经常时一种引诱。”
“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所言即是对抉择时较深处思想的匡正。
我在北京的一段时间里,房子租在了村子里的僻阳处,窗帘拉上就如遮天蔽日,不开灯则是不能见光的场景。女朋友却是去工作了,我则在被窝里做着以为是在夜里的梦。房间里确实是冷的,被窝里的舒适很容易就占据了所有的感官。什么工作、理想、家境都被抛到脑后。也故意去逃避思考这些。所有的主动意识都被消磨,只剩下被舒适的被窝包裹起来的快意。醒来之后稍有意识到睡过了一整个上午,有些许的愧疚和歉意,本应当起身穿衣,及时弥补丢掉的。双手从被中抽出,和胳膊一起触及到寒冷的空气之后,本来的几丝觉悟就又被收割殆尽。拿起了手机,做与起床无关的之事,思考着无所谓之思想和不管不顾逃避的状态。次日又重蹈覆辙。
往极端处想,必然就会往极端处走。被欲望左右的精神和灵魂是极度危险的,要么行尸走肉般,只剩空壳,失去了所有对抗惰性的意志力和向前的奋斗力,这也就失去了生的意义。要么一直走在黑夜里,尽管在白天,也如夜里一样谨小慎微。惧怕白昼的明亮。即不顾这路是否该走,这事是否该做而随心之欲囫囵走一气。终究不能自拔,愈陷愈深。
有人解释不奋斗、不抵抗眼前是一种“迷路”,这当然可以,但可不能一直迷路下去吧?不动、静滞,当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迷路”二字太容易形成一种解释。凡遇到过渡时期,都为之命名为“迷路”,则可以所向睥睨。不用考虑更多,则亦失去了探索,向前的动力,从而沉下去,失去了人高贵的品格。
《一代宗师》中有“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的句子,取自岳飞《武穆遗书》中“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也即强调了,在抉择之时,要以动、进之势拷问当下。
对于现实问题究竟做何决断,当然取决于形式和境况。但不论其为何,都需要作出对策,而不是保持静止不动,不动意味着要停滞在当前状态,从而不立(立则可进可退)。姑且先不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但先得动、立。有了动、立之势,再论抵抗力最大的方向。
拿被窝一事儿谈,先是要有“起”之念头,而不是停留,再决定打败当下的欲望,即立。后进,就是先生所言之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成为接管欲望的主,而不被欲望接管。
先生将这里的欲望归于“惰性”,甚是同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贪欲,因人终究是喜欢易来之物,矫奢惯宠。容易接受这易来的东西,并会越来越纵容这种贪欲。
寻一条出路,就要探求所有的根本。需要的是思悟,三省吾身,也即觉悟。才能和身体中蕴藏的妖怪斗之,才能在思索之后,明白这是同恶魔的交易。然后发动自己的意志力,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掌控自己的欲望。
不成熟之言论
萧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