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我是一个看书很慢的人,很慢很慢的人,一本二百多页的书,看了整整十二天,大概都是每天清晨醒来看那么一点点,一次也就看个二三十页。相对那些一周能读一两本书的人来说,真的是老牛拉磨,怎一个慢字了得。

初次看到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的封面吸引到了,侧封是线装的,封面是水墨画,简直是长在了我的审美点子上,于是乎它就坐在快递车上,快马加鞭地向我奔来。收到书以后,再次为书的装帧感叹,爱不释手,我真的是对任何包装好看的东西都无脑爱呀。

于是在这漫漫十二天中,开启了我的《人间草木》之旅,窗外的天还没有开始亮起来,让我有一种恍惚之感,好像时间是在夜半时分,不一会儿功夫,拂晓初上,我才发觉,哦这是新的一天。

汪曾祺笔下的文字,总是那么温暖细腻,好像一个不谙世事的闺中女子,其实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所写是即目所见"。

我读来确实也有这种感受,这本书被归类为随笔,每一篇每一段,更像是汪老的日记(自信一点可以把像字去掉)。它不像小说一样有具体的人物主角、故事情节、事件冲突,悬念伏笔,那么能够吸引人一下子读完,它更像是温火煮茶,适合细细品着读。

我读到的是他的人生经历,在西南联大上大学的时候,在四方游历的时候,他所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看到的风景,吃过的东西,他的所知所感所悟。正是因为他的文字更平易近人,让我在读到某些片段的时候,也联想到了我过去的一些有趣的经历,如果不是读到这些文字,恐怕我的那些趣事要永久地被封存在记忆深处,淡而忘之了。

他在文革时期被批为右派,下放到果园劳务,也并没有像怀才不遇的志士一样愤慨不平,而是随遇而安,命运把他安排到了哪里,他就在哪里落脚,在无趣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乐事。他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看到这句话不禁为之一笑,怎会有如此豁达明朗心气平和之人!

正如那句话"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人生就是行乐罢了,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富贵呢?不论日子如何艰难,都要能够随遇而安,苦中作乐。这也是我从他的笔下学到的真知哲理。

汪老在字里行间还传达了一些对于写作的看法,他诚恳地对青年作家说:"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哈哈哈,他可逗了。)要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狂妄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 我也觉得,写作不应该有固定的格式,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天马行空地写,这样写自己觉得也更有趣味。

汪曾祺师承沈从文,多次提到过沈从文先生,这本书里也有一篇关于"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文章。沈先生说,要贴到人物来写。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

以前读过的《汪曾祺写作课》里也有讲到沈从文对他写作的影响,书中传达的思想和此处相同,紧贴人物写。对于我来说未免过于深奥,一我现在还不会写小说,二我不会凭空创造人物无从下笔。以后可以试着写一下,不过现在感觉时机还不够成熟。写作有能教的地方,也有没法教的地方,这没法教的地方就只能全靠自己实践自己悟了。

关于沈先生讲课时的谈天内容,所谈及的人都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这么说来汪老笔下所谈及到的人,身上所散发出的气质也正是他自己的气质了。他所写的在等公交车时遇到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在我看来,汪老也是这么一位活庄子。(活庄子,即清心寡欲的人。)

西南联大,是我心中向而往之的学校,短短八年,这所大学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因为时代出英雄,更是因为民主、开放、自由的学风!

考取到这所大学来的人,有的乘火车来,有的渡船来,有的骑毛驴来,有的步行长征来,这样的莘莘学子,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奔到昆明来,考入西南联大,他们来干什么?寻找什么?他们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

看到这段话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是呀,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甚至都大学毕业了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只知道上学比出去打工好,至于好在哪里我自己也不清楚,就自顾自的闷头学,学到哪里算哪里。曾经的自己,很少思考过,只是人云亦云尔。

我是没有机会在这所神圣的大学里感受这种学习氛围了,但是还能在上过这所大学的汪曾祺先生笔下感受一下这种感觉。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正是因为有这种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够自由遨游之风,才让人的思想更为开阔,能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传承,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现在的我就是如此,写完一大段也想像汪老一样感叹一句,嗯我还真有两下子(嘘~谦虚一点)。

糖炒栗子

去年冬天板栗瘾很大,每到周末必定要骑着电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搜寻糖炒栗子的铺子。

有时候也是无意间路过一条街偶然发现的,没曾想到竟有这么多卖糖炒栗子的铺子。

一开始吃到的一家,板栗有点小,也不太好剥皮,奈何不了它好吃,就经常去买着吃。

后来买的店多了,就吃出了门道,有的店卖的板栗皮是剥的,用指甲划开一个口子,两指朝中间一按压,整个的板栗肉就出来了,香甜软糯。

有的店卖的板栗估计是加的油比较多,栗子壳上油光闪闪,吃完必须得洗洗手才算。

还有一个宝藏干果铺子,藏在无名的小巷子里,他家的栗子是直接划好口翘开的,吃的那更是一个方便,轻轻松松就剥开了皮,甚是喜爱。

当然也有踩雷的时候,有的铺子卖的栗子个头儿很小,有的铺子的栗子皮超级难剥,内层皮和果肉粘连在一起,让人恨的牙痒痒。

细细想一下,第一次吃板栗还是刚上大学那会儿,感谢我上过大学,吃到过很多以前从来没吃过的东西,从那个时候就对板栗爱不释手了。

那时候买板栗是在学校西门,在推着车子的板栗摊贩那儿买。有一次去买板栗,栗子还没有炒熟,炒栗子的机器还在不停的旋转搅拌,在摊贩旁边等了一会儿才买到。

当然刚出锅的板栗还是热乎乎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开一个吃,没曾想栗子壳里面温度那么高,我刚用手指甲划开一个口子,一下就被烫住了,手指头上烫的起了一个小水泡,疼了好长时间。

好像因为被烫了那一下,后来好长时间都没再吃过板栗,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烫了一次竟然记仇了好久。

今日读到汪曾祺写的糖炒栗子,让我一下回想起了关于栗子的种种回忆。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到昆明去,常常汪曾祺笔下所写的糖炒栗子是个什么人间美味。

葡萄小记

一月下大雪,二月里刮春风,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浇水,五月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打条掐须,七月葡萄膨大,八月着色,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十月葡萄让它随意长,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窑。

没想到一串串小小的葡萄的生长,也需要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的敲打才能完成,着实让我见识了关于葡萄的另一个世界。

关于葡萄,有几段印象比较深刻的记忆。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去了大姨家玩儿,在大姨家开的铺子里,边看电视边吃葡萄。那个时候正是下葡萄的季节,隔三差五都会吃到大姨买来的又大又圆的葡萄。

我喜欢吃葡萄,喜欢吃皮儿好剥的大葡萄,喜欢吃甜里带酸的葡萄,纯甜齁甜的葡萄反倒不爱吃。

左手捏着葡萄,右手剥两下皮儿,露出葡萄肉,然后往嘴里一挤,一口一个甚是满足,不一会儿功夫一大盘子葡萄就被我和弟弟吃完了。

那个时候嘴里正长着蛀牙,右下方的大牙长了一个小虫洞,吃葡萄里面带有葡萄籽,葡萄籽那真叫一个调皮,哪里也不去,就专挑我那个小牙洞往里挤。

每次正兴尽地吃着葡萄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塞到虫洞里一个小葡萄籽,让我甚是无奈,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取出来。

还有一年暑假在家的时候,正对大门口的应北墙前长了一株很旺盛的葡萄藤,这株葡萄应该是长了有一两年了,听爷爷说是它自己发出来的。

正巧那个暑假葡萄涨势凶猛,结出了好多稀稀拉拉的葡萄,家里自己种自己长的葡萄不像外面卖的葡萄是完整的一串串的,自己长的比较稀碎,但也不妨碍吃。

关键是那些葡萄比较酸,算是酸里带着一丢丢甜,家里人都嫌它酸不怎么吃,那真是让我大饱了口福了。

整个暑假期间,都是中午吃完饭然后美美的睡一觉,午休直接自然醒,醒来半下午迷迷瞪瞪,就拿个小盆接满水,摘点儿酸酸的葡萄,边摘边洗边吃。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时间再往后拉几年,已经大学毕业了,再也没有那种暑假睡到自然醒的悠闲时光了。不过去年夏天的时候,得空到同事的家里摘葡萄了。

同事的老家没怎么住人,一院子的葡萄正是成熟的时候没有人来采摘,院子里落满了坏葡萄。有一天下午我们就专门跑去摘葡萄,她家里设备倒是齐全的很,有刚好能够得着葡萄的合梯,还有剪葡萄的剪子。

可怜的是我的胳膊和腿,被院子里的蚊虫叮咬得到处都是包,摘葡萄的时候我们还边摘边往身上涂风油精,不一会儿大半瓶子风油精就被我们消耗完了。

一个下午,太阳从艳阳高照到日落西山,我们终于把一藤架的葡萄剪完了,装了好几兜子各自分发了去。

今年倒是很少吃到葡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感觉路边卖葡萄的也很少了。夏天得空去妈妈家里待了一星期,倒是吃过两回葡萄。

我吃葡萄的劲儿真是无人能比,一大串葡萄我自己一个人就能干大半串儿,这还是收敛着稍微让着点儿弟弟们,不然它们统统都会被我消灭!

豆子小记

读汪老的书,简直是拉不上进度,因为每读一段都有想说的话。

这是一篇关于豆子的文章,介绍了汪老吃过的认识的各种豆类,绿豆,扁豆,芸豆,赤豆,豇豆,蚕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还认识了两种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菜名,银丝牛肉和夹沙肉,有生之年一定要找机会尝一尝。

银丝牛肉大概能想象出是什么味道,下面铺的是用纯绿豆制作而成的粉丝,炸一下,上面盖的是小炒牛肉,不知道味道会不会跟以前吃过的小炒牛肉一样。

夹沙肉的味道就想象不出来了,还专门搜了一下制作方法,甚是复杂,带皮五花肉煮熟后切片,用红糖和白糖做成的糖汁腌制,再给肉片中间夹上用红豆沙花生和核桃制成的馅料,摆盘到碗里上面再盖一层糖腌的半熟糯米,最后上锅蒸熟。甜味儿的肉还从来没吃过,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味道。

关于这些豆子,也值得说一说,最近的早餐都是用破壁机打出来的豆糊。其实初衷是我想喝奶茶了,但是因为疫情不太方便,就想着自己做点类似奶茶的东西望梅止渴。

没想到喝着还上瘾了,一连做了好几天,不过也会换着花样,有时候会打赤小豆红米糯米花生红枣糊,有时候是黑豆黑米糯米花生红枣糊,还有绿豆糯米花生红枣糊,玉米大米小米糊,红薯红豆红米糊……

这些糊糊打好以后倒进杯子里,再加进去少许纯牛奶,微微搅拌一下,不失为一种另类的“奶茶”,竟然也治好了我的奶茶瘾,相对来说喝这个更健康一些。

做玉米大米小米糊,还是之前听说过外面有卖玉米汁的,听说超级好喝,我就试着打了一下,喝的时候跟妈妈视频聊天,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味道有点儿像糊涂糁(玉米磨成面熬成了稀饭),妈妈说这不都一样吗都是玉米做的,我一下恍然大悟,哈哈哈哈哈哈。不过这个喝起来更细腻。

吃货小记

关于这一篇,着实见识了很多蔬菜,冬苋菜、莼菜、薤xie,这些蔬菜闻所未闻,更别说吃了(也可能吃过,但是不知其名)。

年轻人应该多积累一点生活常识,多识于草木虫鱼,多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不只包括吃的方面。

我近段时间也才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去超市购物多尝试买一些之前从来没买过没吃过的东西,发现确实打开了味蕾的新大陆。

最最最喜欢吃超市的奥尔良鸡腿和奥尔良味儿汉堡,还有奥尔良香菇酱,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喜欢那个奥尔良味儿吧。

超市里做出来的奥尔良鸡腿鸡肉炒鸡嫩,肉质不柴,(还不塞牙,吃肉对牙缝大的人不友好,这也是我不喜欢吃金针菇的原因)。自己做出来的炖鸡腿就没有那么好吃了,还不入味儿,不堪一提。

不过前段时间尝试做过一次葱油焖鸡倒是挺成功的,买来的大鸡腿剁成小块儿,加姜料酒蚝油生抽淀粉提前腌制,锅里倒油把鸡腿倒进去翻炒一下,加一包现成的葱油,再加点老抽上色,也不用兑水,直接盖锅盖焖熟就好了。不得不说色香味俱全!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做饭小能手。

不过做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次体验是最棒的,会让人记忆很久,第一次做的葱油焖鸡,第二次再做就做不出那个味儿,可能也跟当时的心情有关吧。还有就是做饭认真不认真,我相信凡事用心做的饭都是超级美味好吃的。

当然体验新鲜的事物吃新鲜的食物也会有踩雷的时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有次买来了一袋红糖味儿的汤圆,以前只爱吃黑芝麻味的汤圆,那次突发奇想换了个口味,煮了一次只吃了一个,剩下的现在还在冰箱里冻着呢,吃的那一个红糖味儿的汤圆简直像是徒手吃中药一样,为什么那个味道那么怪,快“毒”死我了!可能我一时拿不住那个味儿,反正是一次糟糕的体验了。

许多东西,可能都是乍一吃吃不惯,再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吃西兰花就是,第一次吃西兰花的时候,就吃了一口,在想为什么有这么难吃的菜,西兰花看起来跟花菜(有的叫菜花)差不多,但是吃着跟花菜差远了。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感觉西兰花好吃了,现在去超市买蔬菜西兰花基本上没有缺席过。

人的口味确实是会变的,有的时候不吃某种东西,可能是吃伤了,可能是本来就不爱吃,可是过几年再去吃发现也没那么难吃了。不过一般这种情况是突然吃到了它好吃的做法。

小时候不爱吃蘑菇,感觉炒的蘑菇水不拉几难以下咽,后来上高中学校食堂有个卖饼夹菜的,里面夹的有一种菜就是炸蘑菇,估计是蘑菇沥水后加入面粉还是淀粉炸的,然后撒了什么粉料,反正正合我的口味,一下治好了我不爱吃蘑菇的病。

初中的时候因为学校食堂的伙食不好吃,做的那个熬冬瓜让我把冬瓜吃伤了,后来好多年没怎么吃过冬瓜,有一年吃到了妈妈做的冬瓜排骨汤,那个冬瓜熬的软烂入味,一下也给我吃伤冬瓜治好了。后来对冬瓜也没那么讨厌了。

一提到吃的就机关枪一样止不住嘴了,纯纯一枚吃货。

故乡的鸟

故乡的鸟啊,那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也只有在老家能听到了。

夏天的时候,清晨不是被闹钟叫醒的,而是窗外树梢上的鸟叫声叽叽喳喳地把我吵醒的。

家乡不像城镇那么热闹,城镇里每天听到的声音大多是来来往往的车流声和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在那个人口没有那么密集的小村里,每天听到的声音大都是鸟叫声了。

人的心思放在哪里,就会发现什么,这些啁啾的鸟鸣声,如果你忙于手头的事情不注意听大概是听不到的。只有你的心静下来,一切放空,仔细聆听,才能够感同身受。

小时候常在家里听到咕咕咕的叫声,应该是布谷鸟吧,说不准。这一声声的咕咕咕 咕咕咕倒像是在叫姑姑。

我只有一个亲姑姑,奶奶的小女儿,只比我大十一岁,我们俩站在一起,在外人看来更像是姐妹,小时候跟姑姑很亲,姑姑在外求学不常回家,听到这咕咕咕的鸟叫声,我便想起了亲爱的姑姑,就会跑到奶奶跟前说,奶奶你听,鸟在叫姑姑。

怕黑怕鬼

小时候胆小害怕,怕黑,怕鬼。

村里的街上和胡同里,一到夜晚便黑魆魆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安装路灯,只有极个别的地方有些昏暗的灯光,夜晚走在大街上或小胡同里,前方的路黑咕隆咚深不见头,树在风中簌簌作响,不禁让人感到背后发凉。

每次天黑的时候,如果妈妈支持我让我去代销所买什么东西,我都吓得不行,每次走到自己家的胡同里时,总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跟着,便加快脚步飞奔回家,生怕哪个小鬼儿把我捉走了。

小时候怕村里有人过世,街上会搭灵棚,每次从灵棚路过时都怕的要死,一眼也不敢往里面看,不敢看棺材什么的。

现在不怕了,现在什么都不怕了,今年春天奶奶走了,趴在灵棚里的棺材前守了三天三夜,再也不怕了。现在亲身经历过了,才体会到曾经听过的一句话,你所怕的鬼魂是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

我一点儿也不怕了,如果能看见的话我倒希望能再看看奶奶,如果不是奶奶的话,那我也不怕,我会对小鬼儿说,哼,我不怕你,你们那边我有认识的人!有奶奶在另一个世界守护着我呢,我还怕什么。

素食小记

一提起来吃,那我的兴致就一下激发起来了。

说到素菜,我去年还吃过一段素斋,大概坚持了四个月只吃素,肉类一概不吃。缘由还是起于跟我姑姑的一段对话,姑姑已经吃素好几年了,平时也会参加放生活动,有时候我会跟着她一块儿去。

放生的大都是鱼贩自己养的鱼或泥鳅,一般在周末的时候,会起个大早,六点多就出发去鱼市场装鱼,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在鱼市场等着大家把鱼装进鱼车里,趁这个时机,我们会在附近吃个早餐,早餐一般会买一碗小米粥和一个素包子。

这个素包子是着实的好吃,不是通常的韭菜素包子,我不喜欢吃韭菜,甚至是讨厌。而是不常见的青椒鸡蛋包,里面不知道是加了什么佐料,那个味道一直让人流连忘返。

鱼车里面装满了鱼,我们就跟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开车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一直开到黄河岸滩。到黄河附近,我们的车会停靠在公路边上,鱼车则开到下坡,穿过一片小树林,停靠在离黄河不远的岸滩上。

大家就陆陆续续把装在车斗里的鱼和泥鳅运送到黄河里。有的用大塑料盆,有的用塑料桶,把鱼和泥鳅装上半盆或半桶,排着队通过带来的滑梯让它们回归到大河里去。

鱼儿和泥鳅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被撞倒桶里后甚是慌张,一扑腾一扑腾的想要逃离,它们并不知道我们正是要帮助它们逃离。一个一个都卷着尾巴想跳到桶外,有的活泼的泥鳅竟然还真跳了出来,一个扑棱跳到了土地上,身上瞬间粘满了土。

我是喜欢吃鱼的,对鱼并不是很害怕,但也不敢摸它。泥鳅我是超级害怕,也不敢吃,更别说摸它了。

以前有一次去大姨家,大姨做菜做过一次炒泥鳅,我一直没动筷子吃,只吃一些青菜,大姨觉得我可能不好意思,顺手往我碗里夹了一筷子泥鳅,我瞬间木讷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无从下嘴,大姨呀我亲爱的大姨,我不是不好意思吃,而是真的不敢吃。

回到放生现场,在运送鱼和泥鳅到河里的这一小段途中,我一直祈祷着,小泥鳅呀,你们不要乱跳,一会儿你们就能自由地在大河了奔游了,现在一定安生点儿,不然跳到地上我可不管你们了。

越是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一不留神还真有一个泥鳅跃出了“龙门”一下跳到了桶外面。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下手把它抓回桶里但实在是不敢摸。

于是我就求助姑姑,让她帮我把泥鳅装进桶里,我说我不敢摸,姑姑帮我把淘气的泥鳅装进桶里后,对我说,不敢摸,怎么敢吃呀。

不敢摸,怎么敢吃呀……虽然我也不敢吃泥鳅,但是这句话一直在脑海里回荡,在记忆里一遍遍加深印象。不敢摸,怎么敢吃呀。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帮助把剩下的鱼和泥鳅运送到黄河里,顺着滑梯流到河里的鱼和泥鳅们异常的活泼,有的甚至不舍得游走,在河滩附近来回地摇摆,好像是在给岸边的人道谢,也像是给人们招手道别。

回来以后我的身体自然而然地开始吃素了,对于从小就爱吃肉的我来说,我自己都感到神奇,为什么我突然就没有了吃肉的愿念,我也想不明白,可能就是因为姑姑的那句话,不敢摸,怎么敢吃呀。

吃素的日子里,一切吃食都变得寡然无味,每天都吃的很清淡,早晨吃面包冲豆浆粉,中午吃炒素菜米饭,晚上吃面条。那段时间吃面条是吃的最多的吧。

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新奇的面条吃法,牛奶鲜菇面。就是将香菇,口菇,白玉菇先倒在油锅里煸炒一下,加入蚝油炒至微微出水,然后倒入半罐纯牛奶和一碗清水,水开则下进去干面条和生菜,再打入一个鸡蛋,撒少许盐,等面条煮好后整个就大功告成了。牛奶的香加上菌菇的鲜使面汤一下提升到了一个高度,简直是人间美味!

后来吃了四个月的面条,有一天不知怎么的突发奇想想吃外卖,在手机上搜来搜去看着图片上的外卖直咽口水,于是就没忍住点了外卖,带肉的外卖,从此又开戒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