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今年上高中了,掐指一算,我从她上小学那天开始,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件事已经有十年了。老大住校,不用再吃我做的早餐,但是我却还有一个十年需要磨炼。老二的早餐生活还在继续。
仔细想来,感觉自己好像没做什么,怎么一晃就是10年。记得老大刚刚上学的时候,每天早起都是面条,饺子,馄饨……虽然不重样,但是感觉也没什么新意。我还记得,那个时候,一个小学生的妈妈,练习吼功,从早上开始。一部曲,喊起床;二部曲催吃饭,三部曲赶坐车。听起来,每一个环节都让人那么的惊心动魄,烦躁难安。如果这样的日子过十年,肯定会有物是人非的画面。垂头丧气的孩儿,抓狂烦躁的母亲。一边是郁郁不得志,另一边是碌碌无为不得终日。这怎么能让人不焦虑!
我曾经对早餐的做和吃也是烦躁和排斥,但是又不得不做。与其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能安下心来好好做呢?我曾今这么问过自己。
我每天早起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5点起床,洗漱完毕去瑜伽垫子上就是5点20左右,如果打个卡,发个圈,开始练习起来就要5:30以后了。所以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我放下了发圈,打卡的事,孩子6:30起床,我6:20结束瑜伽,开始准备早餐,我们的时间吻合的刚刚好。在等待早餐出来的时间里,她还能有10分钟的早读时间。我戒掉了早上练习河东狮吼的癖好,安心于自己做的事。
就在有一天早上,我突然觉得,做早餐和我练瑜伽一样,是愉悦,开心的,投入的去做,没有太多的想法,心境也会不一样。当然,我家孩子也很有意思,不管我做的什么,她都觉得好吃,她每天都会一边吃,一边在我的脑门上印个大拇指,生活有那么一刻和谐是在坚持里,坚持的久了,我懂了,她们也自然懂了。
我们家孩子不畏惧考试,不管考的好还是不好,她们都很开心。因为在考试的那个早上,我会象征性的给她们做100分早餐,我们家戏称为“状元餐”。不管孩子有没有准备好,也不管她是不是能考出多好的成绩,但是最起码,你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意都在这个早餐里,放下心理负担,才能忘情的奔跑。
做早餐一边在丰富孩子们的胃口,一边在补偿我幼年的缺憾。我很回味每年清明时节,妈妈给我做的鸡蛋饺包阴米。我弄来了食材,像妈妈那样做起来,那场景,那画面,想想都让我兴奋不已。东西是做出来了,可是吃过太多好东西的孩子们却不以为意,我内心有小小的失望,但我也真正的体会了一回朱元璋吃腌菜的故事。时过境迁,人是物非,我们怀恋的是没有被满足的过往,而不是食物本身。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一天天变大,自己做过的早餐也会慢慢的成为她们的回忆。有那么一个早上,妈妈在厨房忙碌着给自己做早餐,端上来了,要先看,然后手机找角度拍照,拍完之后就是可以吃起来的信号。孩子认真的吃,妈妈在旁边发朋友圈,等有人点赞。哈哈,和我多年后,对妈妈鸡蛋阴米饺的画面和场景不谋而合。
早晨,是新一天的开始,早餐是这一天能量补给的源头。愉悦心情的食物,滋养身心的氛围,需要一个又一个十年的磨合,一个又一个十年的回忆,然后变成自己心里,孩子心里,永远不可忘的回忆。苦涩的时候,还有美美的画面,我相信,就是一瞬间,才能隽永铭记,成为勇气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