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浮在空气中的,即使是有风的日子,那风中也带有一种焦灼的气味,况且无风。阳光显得过于刺眼,路边不知名的树的宽大的叶子,也软塌塌地低着个头,一切显得过于沉寂:夏天就是这个样子。
我和伊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乘上了回往会昌的汽车。伊一上车就睡着了,天气过于炎热,况且会昌对于伊来说,也只不过是又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而已——这半个月来,过于疲惫。其实,一切都只与我有关。这个暑假,来来往往那么多次,每次都是擦肩而过,没有闲遐来好好看看这片久别的土地。现在好了,可以暂时放下所有的牵扰,独享这三年来未曾想念过的味道。
三年没有回家了,车辆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突然有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感觉……虽说三年也不长,三年来这个小城变化也不大,但三年一下子就这么过去了,炎炎烈日下,我打了个寒颤。想起多年前,我们这群无知的“有为少年”,发了狠命要远远地离开这个地方,现在又都回来了——曾经我们都向往到陌生的地方闯一闯,到最后,才发现,我们回来,是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让我们熟悉:我们还在这里的时候,这里的包子是两毛钱一个的,大头贴是五块钱二十张的(大一点的十块钱八张),差不多每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天下午是蹲坐在芝麻开门书店看小说的,还有岚山岭,沙滩,废塔……那么多的东西,是长在我们的记忆里的。我们现在活着,多年后不会想起曾经的这个时候有风吹过,天空一碧如洗,哪家卖豆腐的小女孩多找了你两毛钱,但我们愿意相信,这是有过的,在曾经的年岁里有过。
又一阵热风翻滚过来,车上挤满了人。汽车驶进了山里,山是层层叠叠的山,山的这边,有故事,山的那边还有故事,我们是活在众多的故事中的。你看这座山,夏日里它穿着厚厚的棉袄,到了冬日,它倒卸了颜妆。这座山里,曾有过打柴郎和采桑女的故事,雷劈过,火烧过,刀砍过,犁耕过,人走过,或许还有过战争,有过杀戳……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可世世代代都这么过去了,世世代代的风,吹着世世代代不同的故事,山还是这座山,它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它坐在那里,像一座矮矮的坟丘,坟丘里的故事,看着坟丘外的故事。路是弯弯曲曲的路,路是弯曲,但少岔口,所以是一条经常被人忽视的路——路往前伸,人只管往前走,千百年如是。村里人天天看着眼前横着的一条路,从来不问路是从哪来,要到哪里去,这样是不明智的。因为有路只管往前走,不走的时候,它便是一道独立的风雨常在的风景。
我们也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招生的时候,在教师村,那个卖水果的小女孩几天来跟我们聊得很起劲。我跟凌莉说,我了解她,她背后有故事。你怎么知道?因为她渴望告诉我们。我说自己在大街上走,经常习惯看一个人的脸,看他的眼睛,他的眉毛,他的嘴,他的皱纹——那里面一定有很多故事,他在担忧着什么?他曾为何而心痛?他卖出去一个瓜,而获得一种小小的幸福……一切故事都存在在我们的故事之中,它是我们的影,我们因它而想到各自的曾经。山里是静的,那是有关包容、有关回归的故事;城里是动的,那是有关寻找、有关挣扎的故事。我要回到我的故事里去了。
终于下了车,是我熟悉的熙熙攘攘的街道。接近傍晚的阳光就这样铺洒下来,让我顿时间抬不起脚步来选择记忆的入口。终于还是因为要赶回家的车,匆忙赶去为第二天外公的七十大寿订蛋糕,穿街走巷,我的记忆走在了前方。能大大方方地说一口家乡话,或许是最令人感动的了。其实,小城变化了很多,一中迁了,新筑了河堤,街道也干净多了……碰见了以前的几个熟人,我以为他们已不认得我了,可还是被他们一下就叫出了名字。我时常以为自己长大了,可是在这里,我依然显得那么稚嫩:原来,这些距离是我自己给的。可不,它不一直就在这里么?是我们在忙于寻找,忙于奔走,终于累了的时候,回到这里来,才感觉到一种踏实的依靠。原来,看风景未必要去远方,最动人的风景往往就曾被我们忽视在身旁。这里的每一盏灯,每一条路,不曾狠狠地留下过我们的故事么?
我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趁锈色的阳光还没有褪去,我要逃往另一个群岛。在那里,记忆的藤蔓爬满墙角。